版次:06 作者:李鲲鹏
网吧,曾是“80后”“90后”青春岁月里精彩的回忆。鼎盛之时,学校周边的小巷中能容纳十多家网吧。那些闪烁的屏幕、激烈的键盘敲击声,承载了一代人的热血与欢乐。网吧也成了他们挥洒课余时光、与朋友并肩作战的“秘密基地”。如今,手游如潮水般崛起,传统网吧模式在新理念的冲击下逐渐被淘汰,越来越多的网吧在城市的角落里悄然退场。“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难题沉甸甸地摆在每一位网吧经营者面前。转型升级,成为了他们绝境求生的唯一希望。
落幕
“80后”“90后”的时代记忆
“网吧曾是我们的欢乐天堂,大家聚在一起,玩游戏、谈攻略,那种氛围至今难忘。”35岁的陈先生回忆道。作为上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陈先生的青春回忆与网吧紧密相连。在那个个人电脑尚未普及的年代,电脑价格高昂,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购买一台电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网吧应运而生。它就像共享经济的早期雏形,将昂贵的电脑设备按小时出租给玩家,再加上网吧提供的餐食和饮料,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让网吧的收入颇为可观。
即便现在已经步入职场,但陈先生依旧保持着去网吧的习惯。在他看来,网吧有一种独特的氛围感,能让人更沉浸于游戏世界。“像CS、魔兽争霸、奇迹MU、完美世界等网络游戏,只有和朋友一起组队开黑,才能打出完美配合,享受游戏的乐趣。”如今,去网吧“开黑团战”,成了陈先生与老友、同事相聚的不二之选。比起单纯的聚餐吃饭,在网吧里并肩作战更能勾起他们对青春岁月的怀念,让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放松的天地。
冲击
手游时代的“悲歌”
近年来,手机的普及和手机游戏的火爆,给网吧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这些年,明显感觉网吧越来越少了。现在大家都不太愿意出门,也没那么多时间去玩大型复杂的游戏了。”在兴庆区治平路经营网吧的王原无奈地说。经营网吧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专业设备,虽说如今电脑价格有所下降,但想要吸引忠实玩家,就必须配备顶级配置,为玩家打造极致的游戏体验。
“通常情况下,一台专业级别的电脑价格在1万元以上。以一家拥有50台电脑的网吧为例,装修、设备采购、房租等前期投入高达上百万元,这是一个典型的前期投入大、后期风险高的行业。”王原介绍说,能够持续经营的网吧,大多是那些进入行业较早,拥有稳定客源的老店。
王原还提到,网吧经营者们很早就意识到转型的必要性,大街小巷的网吧纷纷更名为 “网咖”。过去,网吧追求在有限空间内摆放更多电脑,如今则减少电脑数量,换上舒适的电竞座椅,精心设计空间布局和装修风格,只为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然而,即便付出诸多努力,也难以阻挡手游带来的巨大冲击。
转型
组建电竞团队 举办各类赛事
在手游的冲击下,网吧行业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消费者大量流失。但熬过寒冬,王原惊喜地发现,一些熟悉的面孔又回来了。“虽然现在很多家庭都配备了高性能的电脑,但随着‘80后’‘90后’成家生子,生活压力增大,属于自己的休闲娱乐空间变得越来越少,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能放松身心的地方。”王原说。
采访中,玩家刘宁告诉记者,他是DOTA2游戏的忠实玩家,“这款游戏对电脑硬件配置要求较高,而网吧能满足配置要求,还配备有专业的网管,能及时更新游戏和维护设备,游戏体验很好。”在刘宁看来,拥有独立电竞房的家庭毕竟是少数,在网吧玩游戏既方便,又不用担心打扰家人,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专业玩家群体,网吧也开始精准定位,优化服务。许多网吧组建了自己的电竞团队,举办各类比赛活动,为获胜者提供年度会员、丰厚奖品等奖励。在装修上,网吧增加了更多隔断和私密空间,满足小团队的比赛和交流需求。此前爆火的《黑神话:悟空》,更是让网吧行业出现回暖迹象。作为国内首款3A游戏,它对设备的显卡等硬件要求极高,很多玩家在未购置新设备的情况下,选择前往网吧抢先体验这款游戏,这也成为不少人回归网吧的重要原因。
创新
多元化场景 深度融合
除了网吧自身的转型升级,近年来,电竞酒店也异军突起,发展势头迅猛。记者在某软件上搜索“电竞酒店”,仅银川市就有数十家正在营业的电竞酒店,而且房型丰富,有大床房、双人房、三人房,甚至还提供钟点房服务,其中大床房和双人房最受消费者欢迎,部分高端的电竞酒店常常一房难求。
“电竞酒店价格普遍在200元以内,性价比很高,很受年轻人追捧。” 银川某电竞酒店相关负责人郝先生介绍道,较低的房价也吸引了不少来银川旅游的外地人,对他们来说,电竞酒店既能看电影又能玩游戏,是旅途中的优质选择。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通过细分市场,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电竞酒店成功收获了大众的喜爱。其实,网吧并未真正消失,而是以更加多元化的形式与不同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实现了华丽变身。网吧经营者王原认为,随着大型游戏的不断发展,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玩家回归网吧。网吧行业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打造更优质的游戏环境。同时,可以结合文旅、咖啡厅、主题乐园等不同元素,拓展服务场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记者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