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2 作者:李尚
日前,在中卫市第十九届南北长滩黄河梨花季暨西北民歌(花儿)歌会上,记者又见到了宁夏人熟悉的花儿歌手撒丽娜。歌会上她的演唱,如缕缕春风,将花儿中至纯至美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近年来,撒丽娜已成为宁夏花儿的“代言人”之一,作为花儿非遗传承人,她不仅将花儿艺术融入生命,更以创新的姿态,致力于花儿这一传统艺术在当下的传唱、传承,将花儿种在更多人的心田。
01出生在被花儿浸润的地方
宁夏南部山区的六盘山脚下,流淌着一曲曲高亢激昂、婉转悠扬的花儿。这些歌声里,蕴含着宁夏人民的情感与智慧,是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瑰宝。
1986年,撒丽娜出生于宁夏海原县,一个被花儿歌声浸润的地方。从小,她就听着花儿长大,那些高亢激昂的旋律、深情动人的歌词,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她幼小的心灵。2002年,撒丽娜考入固原师范舞蹈音乐教育专业,虽然主修的是舞蹈,但她在业余时间对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4年,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比赛中,撒丽娜凭借一首《又唱浏阳河》获得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这也让她的音乐天赋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
2005年,撒丽娜从固原师范毕业后,进入了海原县文工团工作。在这里,她遇到了人生中的花儿启蒙老师——马汉东。马汉东老师慧眼识珠,认为撒丽娜的嗓音条件非常适合唱花儿。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撒丽娜正式开启了她的花儿之路。回忆起这段经历,她感慨道:“马老师说我的声音像山泉一样清亮,天生就该唱花儿。那时候我才明白,我的根在这里,我的使命也在这里。”
她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逐渐在花儿界崭露头角。为了掌握传统花儿的精髓,她走遍宁夏的乡村,向老艺人请教。“老一辈的花儿歌手教会我,每一句唱词里都有故事,都是我们宁夏人的魂。”撒丽娜说。
02将“花儿”带进校园
撒丽娜的花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她凭借着对花儿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08年,她荣获宁夏首届“乡村青年”歌手大赛一等奖,这是她花儿生涯中的第一个重要奖项。此后,她又陆续获得了第七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大赛银奖、首届“西北花儿王”选拔赛总决赛一等奖、第九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金奖等多项殊荣。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才华的肯定,更是对宁夏的花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可。
2013年,撒丽娜被评为宁夏的花儿代表性传承人,成为当时宁夏最年轻的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面对这份责任,她坦言:“刚开始压力很大,但看到那么多孩子对花儿感兴趣,我就觉得这条路必须走下去。”
她不仅在日常中传承与传唱花儿,还将花儿带进了校园,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并爱上这一传统艺术。在固原市的中小学课堂上,她教孩子们唱《拔了麦子拔胡麻》《尔舍草帽绿飘带》等经典曲目。“我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能感受到花儿的魅力,让这门艺术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撒丽娜说。
03让花儿呼吸新时代的空气
在传承花儿的过程中,撒丽娜深知创新的重要性。她尝试着在自己的花儿演唱中加入新的元素,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打造出既保留花儿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作品。2018年,她演唱录制了宁夏文化馆“宁夏山花儿”专辑,其中的作品《拔了麦子拔胡麻》《尔舍草帽绿飘带》等获得了广泛好评。2020年,撒丽娜发行了个人首张宁夏山花儿专辑《花开少年来》,这张专辑不仅收录了民间传统的原生态花儿,还融入了时尚创新的流行摇滚元素,展现了花儿艺术的多样性和时代感。
对于传统与创新的平衡,她有自己的见解:“花儿不能只停留在过去,它需要呼吸新时代的空气。但无论怎么改,根不能丢,一开口还是得让人听出这是咱们宁夏的花儿。”
除了在音乐创作上的创新,撒丽娜还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花儿文化。她通过社交媒体,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这一传统艺术。她的抖音账号上充满了花儿歌声和宁夏的风土人情,成为了宣传宁夏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以前只能在庙会、歌会上唱,现在一部手机就能让全国网友听见花儿的声儿。”她笑着说。
04让年轻人也爱上花儿
作为宁夏花儿的传承人,撒丽娜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她不仅致力于个人艺术生涯的发展,更将传承和弘扬花儿作为自己的使命。她多次组织花儿“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培训活动,培训人数达到数万人。通过这些活动,她让更多的人近距离接触到花儿这一传统艺术,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和价值。
撒丽娜还积极参与旅游推广、开展花儿讲座培训等活动,致力于将花儿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2024年,她在银川举办了花儿交流传承联谊会,喜收来自区内外的9名弟子。她动情地说:“看到这么多年轻人愿意传唱花儿,我比拿了金奖还高兴。”
长久以来,撒丽娜一直致力于花儿的传承和创新工作,并对宁夏的花儿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再创作。“我有个心愿,就是让花儿像流行音乐一样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哪怕他们先觉得新鲜,慢慢也会爱上这门艺术。”她计划与音乐人合作,推出更多跨界作品,同时建立花儿传承基地,系统培养年轻传承人。“只要我们用心守护,花儿就永远不会凋零。”她说。
记者 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