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救助专干周淼:

从“小白”到“政策活字典”

版次:08 作者:李阳阳

4月23日上午9点,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打印机咔咔作响,一摞用不同颜色标注的入户名单整齐地码放在救助专干周淼的工位上,桌上放着一本卷边的《社会救助政策汇编》,里面密密麻麻全是荧光标记和便利贴。这位“90后”姑娘,用9年时间走遍了辖区549户低保特困家庭,从公益岗“小白”成长为同事口中的“政策活字典”。她的故事里藏着基层民生最真实的温度。

努力学习 做“全科社工”

2016年,大专毕业的周淼以公益性岗位身份进入贺兰山西路街道办事处,先后负责过残疾人帮扶、住房保障、热线投诉处理等工作,每到一处,她都认真学习,在不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工作能力。

面对12345热线里群众焦急的求助、残联窗口前无声的期盼,22岁的周淼曾手忙脚乱。“群众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这里,我不能只会说‘等通知’。”于是,她开始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3年间,她不仅顺利拿下本科文凭,还陆续考取了初级社工证、行政办事员资格证,成为街道的业务能手。

“周淼,高龄津贴和低保能叠加吗?”“三区以外户籍怎么申请公租房?”如今,面对一个又一个询问时,她总能脱口给出精准解答。如今,同事们都笑称,她是贺兰山西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真正的“全科社工”。

心系群众 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义

2019年,转型成为专职入户核查员后,周淼深知,群众工作马虎不得,需要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民政兜底保障作用。一次复审中,某家庭声称智力残疾的儿子“外出散步了”。周淼敏锐地从家属躲闪的眼神中察觉到了异常,随即联动法院系统核查,发现该低保对象因盗窃罪正在服刑。周淼这场“火眼金睛”的较量,不仅追回了冒领的低保金,还推动街道建立了“动态监测+部门联审”机制。

“公平不仅需要铁面,更需要把政策的春风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周淼说,多年来,她一直默默关注着那些已经退出低保的群众。两年前,单亲妈妈李女士因收入超标停发低保,今年3月,当新政策允许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未成年子女单独纳入低保时,她第一时间带着政策宣传文件上门,为李女士的孩子申请办理低保。

去年初冬的深夜,工作群突然跳出南梁社区火情的通报,社区居民杨阿姨家因使用土炕取暖不慎引发火灾,3间平房连同家具尽数烧毁。次日清晨,周淼便带着联审材料走进烧得焦黑的院落。在烧变形的门框边,她蹲下身记录受损细节,并用手机仔细拍下墙面上残存的生活痕迹。3天后,5000多元临时救助金打进了杨阿姨的账户。租下过渡房的那天,杨阿姨感慨道:“这些钱不仅缓解了我的生活困难,更让我知道还有人在牵挂着我们,心里备感温暖。”

翻看周淼的手机相册,一个个困难家庭的悲欢被展开,相册里有贴着奖状的裂缝墙面,有皱巴巴的医药费清单,也有搬进颐养院老人舒展的笑脸……当问及9年坚守是否感到疲惫时,周淼说:“看到那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开启新生活,看到住进幸福颐养院的特困老人精神越来越好,那些加过的班、爬过的楼梯就都有了意义。”

记者 李阳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