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被误解的生命守护者‌

版次:11 作者:王敏

在追求健康和苗条的道路上,脂肪常常被当作头号敌人。人们想尽办法将脂肪从饮食中剔除。然而,这种对脂肪的恐惧和排斥,真的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吗?答案是否定的。脂肪并非健康的敌人,而是我们身体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01很多人对脂肪存在误解

“很多人把脂肪当作洪水猛兽,却不知它其实是人体的‘润滑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董幼平介绍说,曾有一位32岁的女士,为了减肥,连续半年每天只吃水煮菜,油量控制在半汤匙以内,甚至戒掉了鸡蛋黄和坚果。结果,她不仅手脚冰凉、皮肤干裂,体检报告更显示维生素D水平跌到健康线以下,激素系统也亮起了红灯。“这个案例并非个例,它反映出人们对脂肪存在普遍误解。”

“有人听说坚果含脂肪就避之不及,结果孩子视力发育迟缓;孕妇严格控脂导致胎儿营养不良。这些都说明大众对脂肪的误解太深了。”董幼平解释说,细胞膜就像城墙,脂肪是砌墙的砖块;激素相当于传令兵,需要脂肪当原料;就连维生素想发挥作用,也得搭着脂肪这趟“专车”才能起效。脂肪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多种关键角色,从构建细胞的基本结构到参与复杂的代谢过程,它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对脂肪的片面认识,很多人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走了弯路,甚至损害了自己的健康。

02藏在数字里的脂肪密码‌

24岁的舞蹈演员小周体脂率不足15%(女性健康的体脂率底线为21%),雌激素水平接近绝经女性。“人体有套智能调节系统,当脂肪储备低于警戒线,生育功能这类‘次要系统’会被优先关闭。”董幼平用手机灯光模拟能量指示灯,“就像手机电量低于20%会自动关闭后台程序,脂肪储备不足时,月经就是最先被‘节能’的功能。”

董幼平介绍说,成年人皮下脂肪每增厚1厘米,相当于多穿一件薄羽绒服;神经纤维外包裹的脂肪层占其重量的六成,就像电线绝缘层;每克脂肪提供的能量,足以让心脏多跳动15次。

“最新研究还发现,脂肪细胞会释放特殊‘信号弹’,远程指挥肝脏代谢糖分、调控肌肉储能。”董幼平强调,脂肪不仅是储能仓库,更是全身代谢的“指挥中心”。脂肪并非简单的能量储存库,还能积极参与到身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中,影响着我们的整体健康。理解脂肪在身体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看待脂肪,避免陷入误区。

03餐桌上的脂肪辩证法‌

董幼平遇到过这样一个比较典型的病例:有位家长带着青春期的女儿来就诊,女儿拒绝吃家人准备的坚果,认为坚果油大,自己在学校吃菜还会用水涮一涮,结果人是瘦了,但视力下降得却很厉害。董幼平说:“视网膜中DHA(一种ω-3脂肪酸)含量占六成以上,这就像相机镜头需要特殊镀膜,缺少必需脂肪酸,眼睛这个精密仪器就会‘失焦’。”

说到日常饮食,董幼平给出了实用建议:“胡萝卜要用油炒,维生素A吸收率能翻七八倍;早餐加点牛油果,午饭能少吃小半碗米饭。”他特别提到西北特色菜手抓羊肉,肥瘦相间的纹理不只是为了口感,肌肉间的脂肪分解时产生的香气物质,能让大脑产生深层的满足感——这种满足不是奶茶的甜腻感,而是身体发出的“营养到位”信号。

董幼平强调说,合理的膳食脂肪摄入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类型的脂肪,对健康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学会在饮食中巧妙运用脂肪,不仅可以提升食物的营养价值,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体重,预防慢性疾病。

04辨脂识油的生命智慧‌

认识优质脂肪至关重要。董幼平说:“好脂肪要像灵活的舞者——橄榄油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带着胆固醇跳华尔兹;深海鱼油里的ω-3脂肪酸是天然的消炎药;而椰子油里的中链脂肪酸好比随用随取的备用电源。”

针对不同人群,董幼平给出定制建议:办公室人群每天吃把核桃,相当于给大脑涂润滑剂;健身人群训练前喝杯杏仁奶,能稳定运动时的能量供应;糖尿病患者用茶油替代肉油,血糖波动能减少三四成。

“与其纠结吃不吃脂肪,不如学会挑选优质脂肪。”董幼平说,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油脂产品,我们需要具备辨别“好脂肪”和“坏脂肪”的能力。

“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采用合理的烹饪方式,才能让脂肪真正成为我们健康的助力。脂肪并非健康的敌人,而是可以被我们科学利用的重要营养素。当我们学会与脂肪和谐共处,就掌握了开启健康之门的金钥匙。脂肪,这个曾经被误解的营养素,其实是我们生命的重要守护者。”董幼平说。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