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尉睿涛

把最美银川呈现给游客

版次:04 作者:鲍淑玲

尉睿涛是从业16年的金牌导游,这个“五一”,他的声音又一次浸润在银川的风里。5月1日早6时30分,尉睿涛的手机里跳出了第一条提醒:“五一”假期带团首日,要接早8时30分的高铁团,提前一小时到火车站。

“今天这个旅游团是从洛阳来银川的精讲团,共有10名游客。”尉睿涛说,这天的行程是从宁夏博物馆到贺兰山岩画,再到水洞沟。

“看!那个半山腰的巨石上,雕刻的就是距今3000年的‘太阳神’岩画。”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区,游客们顺着他的手势望去。像这样的节假日,大家出游热情高涨,导游就到了最忙碌的时候,尉睿涛的带团工作已经排到了两周后。导游的工作性质,需要他一直不停地说话、走路,一天下来能走几万步。但能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认识银川、了解银川的历史,他发自内心地高兴。

从业以来,尉睿涛床头始终摆着史记、传记、艺术等书籍,微信收藏夹里存着2000多张资料图片。在带团工作的闲暇之余,他还不断学习,增加知识储备。“在带亲子团时,我会提前在贺兰山脚下捡来鹅卵石,教孩子们用矿物颜料临摹岩画符号。”尉睿涛说。16年间,他已接待过商务、散客、夕阳红、特种线路、探险、穿越等团队500多个。他从青涩的“小尉”变成“尉老师”,培训出千余名新导游。每次带新人,他都会强调:“讲解时要注意游客的鞋尖方向——如果有人不停踮脚,就得加快节奏了。”在他看来,导游的终极使命,是让游客离开时带走的不只是照片,还有“想再来看看”的念头。

暮色中的银川街头,尉睿涛送走最后一批游客,手机又弹出新的带团通知。他活动着酸痛的肩膀,望向灯火渐次亮起的鼓楼。夜风带来沙枣花的甜香,正如他每次开场白说的那样:“欢迎来到银川,这座风里都藏着故事的城市……”

记者 鲍淑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