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0 作者:吴璇 李振文
傍依着慈爱的母亲河,古老的汉延渠、惠农渠穿境而过,润泽着金贵这片土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这里丰富的物产。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贵人与时俱进,摸索着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把精力用在产业链的打造上,在脚下的土地上绘写乡村新图卷。
银河村的蔬菜故事
金贵镇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蔬菜种植主要品种有贺兰螺丝菜、西红柿、茄子、梅豆、黄瓜、莲花菜等。畜牧业则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水果种植主要品种有苹果、桃子、梨。其中,贺兰螺丝菜,更是名声远播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走进金贵镇银河村的蔬菜种植大棚,一地的莲花菜长势喜人,大片的叶子闪着绿油油的光。“等到叶片全部长合拢,这些莲花菜就要成熟了。”正在棚里忙活的银河村党支部书记马振锋笑着说。现场可见,大棚内采用了立体种植的方式,地面生长着莲花菜,上层空间则种植着葡萄,有效地利用了棚内空间。
银河村的蔬菜故事,要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说起。当时,银河村到处都是盐碱地,村民收入微薄。直到2002年左右,随着银川市的城市发展,部分设施农业需要向外迁移,该村抓住契机,修建蔬菜大棚,开始发展设施农业。这期间,虽然遭遇过菜价下跌、自然灾害等各种坎坷,但经过坚持和一系列的合理调整,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到了2014年,全村已建成2300多栋大棚,成了名副其实的“菜篮子”。
蓬勃发展的设施农业
如今,银河村的大棚里,秋天成熟的西红柿发往上海、安徽、湖北等地,春天的黄瓜在本地供不应求。村里还成立了合作社,建设了冷库、集采集配中心、物流市场。到2024年底,大棚种植户人均收入达到两万元,比过去翻了几番。
银河村的蔬菜故事,在整个金贵镇的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截至2025年3月,金贵镇设施农业总面积已达到1.6万亩,建成了银河村、雄英村、银光村、汉佐村、金贵村、江南村6个现代蔬菜种植示范园,以及潘昶、红星、汉佐3个露地瓜菜示范园,蔬菜种植面积达3.5万余亩,年产量15万吨,是银川市的“菜篮子”基地。红星村、潘昶村建成了8130亩标准化供港蔬菜生产基地,年产菜心5万余吨。
如今,金贵镇已建成银河村农产品集采集配中心、银光村仓储冷库等12家冷链分拣主体,瓜菜分拣储存、保鲜运转、贸易交流水平全面提升。引进了悦坤、福宁天香、绿稼源等企业,从事牛羊肉、蔬菜等农产品深加工,发展预制菜产业,农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全镇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螺丝菜的美丽传说
贺兰螺丝菜,也是金贵镇的一大重要特色产业。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贺兰螺丝菜块茎色白如玉,质地脆嫩,味道甘甜可口,是制作酱菜的绝佳原料。经盐渍酱制后,风味独特,既能满足味蕾享受,又能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关于螺丝菜,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康熙皇帝巡访宁夏时,在宁夏城(今银川)住了几天后,觉得烦闷,就想到乡下去走走。他带着两个侍从,骑着毛驴慢慢悠悠地行进,从银川东门往金贵方向走去,沿途柳树成荫,渠水淙淙,庄稼茂盛,果园连片,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汉延渠上的沙窝桥。在此,遭遇三个劫道的毛贼,康熙与侍卫将其打跑后,却发现毛驴已经走失,天色渐晚,正在无奈的时候,他们看到桥东边有一个看瓜的窝棚,就过去查看,看瓜的老汉热情地招待他们,不仅拿出了西瓜、油饼等美食,还端出了一碟酱好的螺丝菜。
吃完后,康熙称赞连连。老汉说:“这个地方土质含沙量大,种出来的西瓜、螺丝菜品质特别好。”康熙感慨赋诗一首:“宁夏城东十里遥,汉延渠上沙窝桥。西瓜蜜瓤螺丝香,君王食之不思朝。”此后,康熙为此地赋诗之事传开,这里的螺丝菜也因此声名远扬。
一片土地上的新画卷
历史上,康熙到访宁夏确有记载。当然,民间传说不能以真实历史的标准来苛求。这传说在给人们讲述一个有趣故事的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当地的一些地理与风物特点。
在贺兰县,螺丝菜的种植历史悠久。早在2007年,该县螺丝菜总产量就达到了4万余吨,占到全国总产量的八成。2009年还建起了贺兰县螺丝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在金贵镇联星村,每到秋季,螺丝菜进入采收期时,种植基地里,经常能看到忙碌的人们和各种农业机械,这些螺丝菜收获后,远销上海、北京等地。
除了种植基地,联星村还建起了16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车间里蔬菜加工机、烘干机、真空包装机一应俱全,经过加工的酱菜、腌制菜,不仅味道爽脆可口,包装也更上档次,进一步促进了螺丝菜的销售。
在金贵镇的经济发展规划中,未来,还将继续在产业发展上做文章,不仅要把产业链拉得更长些,还要不断更新技术,拓展市场。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这片土地上的乡村新图卷,将被绘写得更加动人与精彩。
记者 吴璇 李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