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赠牡丹香 我回葡萄酒

跨越千里双向奔赴 以心换心 宁洛一家亲

版次:05 作者:陈星彤

近日,从银川的老牌辣糊糊店铺到写字楼的电梯轿厢,“宁洛一家亲”的口号随处可见,洛阳的游客来到“宁洛友好餐厅”,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温暖,洛阳市人流密集的地铁站广告屏上也播放着宁夏文旅的宣传片;网络上,两地网民亲切互动,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一次次暖心的分享,正实现着两地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A

风雪留人·结缘洛阳

“愿架桥梁,连接宁洛,吾之所愿。”这句朴素的心愿,出自宁夏银川网友“请叫我大老师”(以下简称“大老师”)之口。在“宁洛一家亲”的暖心互动中,积极推动、架起友谊桥梁的,正是他。

去年1月,他和几位朋友各自带着孩子,安排了一趟跨越晋、豫、皖、鄂、陕等多省区的旅途。原本并没有规划洛阳行,但不料风雪留人,一行人意外留在洛阳待了几天,也开启了与这座千年古都的初次相遇。

景区周围便宜又美味的牛肉汤和烩面让同行众人大为震撼,感叹起洛阳在旅游旺季的真诚与实在,也激起了大家深入了解洛阳的想法。行走在街头,3元一天的良心停车费、美味的牛肉汤、牡丹造型的信号灯、满街的汉服身影、应天门的璀璨,都让大家感受到这座城市古今交织、情真意切的独特魅力。

回家之后,大老师对洛阳念念不忘,总觉得留下了诸多遗憾,于是他们一家三口作了一个决定——到洛阳过年。

春节,他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迎接他们的是更热烈的“家人式”关怀:洛阳网友在视频下留言提醒停车点、推荐性价比高的民宿,连哪里加油更加便宜都进行了分享,甚至还有网友提出可以提供免费住宿和交通工具。在大老师多年旅行经历中,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多是普通的欢迎词,他说:“唯独洛阳不同,这里的网友更像家人,对我们事事操心、细细叮嘱。”

故地重游,大老师熟练地带着家人品尝各种美食,欣赏各处美景,夜游博物馆,体验汉服妆造,留下了许多美好、难忘的回忆。7天的旅途中,他也遇到了更多温暖的人:利用休息时间免费为游客拍照的医生陈大夫,驾车4小时购买特产、送来咸鸭蛋与香油的网友“八戒叔叔”,匿名留下鲜花饼和牡丹花茶的网友“偷吃饼干”……这些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用行动诠释着洛阳人的热忱。

一路游览一路拍摄,大老师用抖音记录着所见所感,毫不掩饰对于洛阳的赞美,他也邀请洛阳网友来宁夏旅游,感受宁夏人的友好。

返程途后,大老师在整理礼物时发现了网友“偷吃饼干”的手写信,看完之后,他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封信对我来说就是无价之宝,我会把它塑封起来,好好保存,这对我来说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洛阳纸贵’了。”怀着感动,他连夜坐在电脑前,一气呵成写下近5000字的《给洛阳的一封信》,在抖音发出后迅速登上热榜,收获数十万点赞。他在信中深情写道:“我看到的是,这座沉睡了太久的千年古都在突然迎来了全国暴涨的游客时,那满满的诚意和全市人民上下齐心、竭尽全力的真诚担当。”

这封信不仅感动了无数网友,更成为洛阳文旅的“强心剂”。当时的洛阳正经历文旅爆火后的阵痛:宾馆涨价、景区拥挤、服务压力骤增,本地从业者承受着巨大舆论压力。大老师的信肯定了他们的付出。公交公司、社区、交警等部门组织集中观看,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邀请他担任“洛阳文化旅游推荐官”,大老师也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外地人。

2025年洛阳牡丹花节开幕式上,大老师登上活动舞台,向全国游客推荐品游洛阳的“五件事”:饮美味鲜汤、吃油旋饼丝、品历史底蕴、穿唐装汉服、赏国花牡丹。同时发出热情邀约:“欢迎洛阳和全国的朋友们在牡丹花季结束后,来宁夏做三件事:赏大漠风光、品宁夏美食、饮宁夏美酒。”

B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大老师在结束两次洛阳之旅回银后,向洛阳的朋友们回赠了宁夏葡萄酒。很多洛阳的朋友也被大老师感动,向他分享特产和文创产品。

抖音视频中,大老师满脸喜悦地分享着:“请看VCR,看看这是什么宝贝?我已经看到洛阳两个字了,这是满满两大盒文创,还有‘洛阳八大件’,满满几层的点心,还有这么多可爱的冰箱贴、一套四本的《经典洛阳》,我会认真阅读的。还有香油、牡丹瓷等东西在路上。”

大老师说,虽然被评为了洛阳文化旅游推荐官很值得骄傲,但是通过互联网让洛阳的朋友们认识了宁夏,了解了宁夏,把家乡推广出去,这才是最让他骄傲和开心的事情。

大老师给洛阳之旅中免费为游客拍照的陈大夫邮寄了两箱红酒后,陈大夫写下了一首《沁园春·游洛阳》,并找了当地的书法家朋友,认真书写了一幅大字作品。为了方便邮寄,陈大夫找到一家五金店,想切一段管子用来包装,没想到五金店的老板说,曾经刷到过那条《给洛阳的一封信》视频,因此坚决不收钱,想要尽自己绵薄之力,感谢这位为洛阳发声的外地网友。

大老师和他的朋友们也表示,如果洛阳朋友来银川旅游,他们可以免费接送,“大家一起努力,银川才会越来越好!”

在“宁洛一家亲”的视频下方,银川网友也为洛阳网友推荐景点、美食,主动提出免费当导游。

手擀面店的老板被两个城市的双向奔赴感动,让洛阳朋友们都来店里尝尝宁夏的羊肉臊子面,愿意免费请远道而来的客人吃面,尽地主之谊。后来,越来越多的当地餐饮商家加入,目前已经有子奇清汤牛肉面、涂涂烤肉小酒馆、强记羊杂碎等30余家餐厅成为“宁洛友好餐厅”,为洛阳朋友赠送小吃、饮料,给予全单打折等优惠。

你来我往间,宁洛友好的故事一直在续写,截至目前,大老师的“宁洛一家亲”视频合集已更新至91集,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他用镜头记录的不仅是个人旅程,更是一座两地友谊长桥逐渐熙熙攘攘的故事。

这种 “人人参与、处处暖心”的双向奔赴也感染了很多人,宁夏中泽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主动联系大老师,愿意将银川市的950块电梯广告屏免费提供给洛阳文旅,播放1个月的宣传片。

现在,走在银川的各个小区、写字楼的电梯间,都能看到洛阳的宣传片,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花海的画面一帧一帧地播放着,仿佛把洛阳的美景和热情带到了银川的每一个角落。

这件小事就此埋下了一颗温暖的种子,点燃了星星之火。

不久后,宁夏梯之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韩海华联系到了大老师,他说:“我在银川有4581个电梯广告屏,在吴忠有1774块电梯广告屏,可以继续免费给洛阳文旅播放宣传片。同时,我在河南郑州也有6250块屏幕可以免费给宁夏文旅播放宣传片,进行双向宣传。”

洛阳市文旅局的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后特别感动,主动联系了洛阳轨道交通,经过多方努力,促成洛阳地铁1号线、2号线的地铁站和车厢内共计2392块屏幕免费为宁夏播放文旅宣传片,为期1月。据了解,这两条地铁线路在“五一”期间日均人流量超过50万人次。此外,宁夏文旅的宣传片也马上要在洛阳著名景区应天门进行投放,宁夏文旅的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扩大。

C

友谊长存·山河为证

宁洛两地人民的双向奔赴,不仅是情感的共鸣,更是自然与文化的互补。当大漠风沙遇见牡丹烟雨,当西北豪情碰撞中原儒雅,这种向往,让两地成为了彼此的“诗与远方”。

宁夏与洛阳的自然景观形成鲜明对比:洛阳有“北方小江南”之称,栾川的青山碧水、伊河壮美风光,展现着温婉灵秀之美;宁夏既有“大漠孤烟直”的雄浑,也有“塞上江南”的秀美,沙坡头的黄河大漠、贺兰山的岩画奇观、腾格里沙漠的璀璨星空、银川的湿地风光,展现着两地的差异,也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一名银川的网友说,“旅游的本质,就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去别人待腻的地方,看惯了黄沙,也很向往中原的精致。”一名洛阳的网友也说:“‘五一’期间,我去了银川,山色雄浑苍凉,水光秀美潋滟,一下击中了我的心,就算有扬沙,我也觉得很有趣,是很难忘的体验。”

饮食文化的相似性,也进一步拉近了两地距离。洛阳的汤文化与宁夏的牛羊肉美食,虽做法不同,却同样讲究“真材实料、实惠暖心”,并且两地人民都酷爱面食,面点花样百出,分外讲究。

更深刻的共鸣,在于精神气质的契合。洛阳作为千年古都,历经兴衰却始终包容开放;宁夏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汇聚多民族文化。大老师也在视频中说道:“洛阳人自谦好客,不卑不亢;宁夏人直爽热忱,真诚坦荡。这种性情相投,让我们一见如故。”

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里,一行客人从洛阳来到了银川,涂涂烤肉小酒馆的老板为他们打折,并送上了伴手礼。随后,河南的客人们又去了姐妹俩麻辣生活馆,体验了宁夏辣糊糊,感受到了陌生人释放的善意与包容,同行之人甚至落下了眼泪。

在洛阳,连锁餐饮店豫李强豆腐汤的18家门店贴出海报,凭宁夏身份证可以直接在店里免费体验洛阳牛肉汤。

越来越多的两地人民在“宁洛一家亲”的氛围中熟络起来。

在社交媒体的相关视频下,网友们友好互动:“之前旅游从来没有考虑过宁夏,现在也想去一趟了。”“作为河南人,早就规划了西北之旅,宁夏是唯一目的地,主打双向奔赴。”“我现在就馋那一口洛阳的牛肉汤,等着吧,今年我也会带上银川特产去旅行的!”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官方号也入乡随俗地留言:“欢迎公主殿下来宁夏”。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则写下:“豫宁同行,豫宁相约。”

在大老师的评论区,每天都有新的暖心故事发生:有人在银川街头遇到豫C牌照的车辆,主动摇下车窗打招呼;有人在洛阳博物馆偶遇宁夏旅行团,热情充当临时导游;宁夏游客在洛阳街头无处停车,当地市民将他们带到自家私人车位上;这些微小却暖心的瞬间,汇聚成“宁洛一家亲”的真实写照。

宁洛两地的故事,在层层递进的善意接力中成为必然的双向奔赴。从大老师个人的“意外之旅”到数万网友的“暖心互动”,从民间自发的桥梁到官方搭建的平台,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展现的不仅是文旅融合的创新路径,更是中国人骨子里“以心相交、以诚相待”的温暖。

最好的文旅宣传,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连接,最动人的城市形象,是无数个温暖瞬间的叠加。相信这份以心换心的温暖,能滋养更多跨越山海的情谊。

记者 陈星彤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