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鸥鸟图鉴

与13只精灵的奇妙邂逅

版次:12 作者:王敏

在银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湿地里,生活着13位个性迥异的鸥族精灵。它们或静立在芦苇荡里梳理羽衣,或掠过水面播撒粼粼波光,构成流动的自然诗篇。让我们循着它们的踪迹,一起认识这些朝夕相处的邻居吧。

候鸟旅行团

北极鸥 棕头鸥 红嘴鸥

每年霜降时节,3位洲际旅行家就会如约而至。北极鸥是极地信使,顶着雪白圆脑袋从北冰洋远道而来,翼展1.5米的庞大体型自带王者气场。它们的冬羽会褪去咖啡色斑点,如同披上银川馈赠的素色斗篷,但橘红色的喙始终像灯塔般醒目。棕头鸥戴着巧克力色贝雷帽,迁徙时形成绵延数公里的“空中河流”,在阅海湿地准时上演“万鸥翔集”的奇观。它们的繁殖地远在西伯利亚苔原,每窝产2~3枚橄榄色斑点卵,雏鸟出生3天就能蹒跚学步。

“红嘴鸥大家最熟悉,它们就像空中芭蕾首席,三趾蹼足轻点水面,在湖面画出美丽的涟漪。”宁夏观鸟协会秘书长李志军说,这群候鸟将银川作为中途驿站,成年红嘴鸥每年迁徙往返2.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飞行半圈

北极鸥

◆身长:64~77cm◆翼展:150~165cm

◆外形特征:雪白身躯配淡黄喙,幼鸟身披咖啡色斑点大衣

◆食性:鱼类、甲壳类、其它鸟类的蛋

◆特色行为:长途迁徙冠军,捕食时会大力砸开猎物

◆专属标签:#极地信使#白色巨无霸

棕头鸥

◆身长:39~43cm

◆翼展:100~110cm

◆外形特征:巧克力色头部,红喙红脚

◆栖息地:阅海湿地等

◆食性:鱼虾、水生植物

◆特色行为:编队飞行鸣唱,集体决策迁徙路线

◆专属标签:#合唱团歌者

红嘴鸥

◆身长:37~43cm◆翼展:94~110cm

◆外形特征:冬羽纯白,红喙红脚如朱砂点睛;夏羽头戴深褐“礼帽”

◆栖息地:阅海、沙湖及黄河滩涂◆食性:小鱼、水生昆虫等

◆特色行为:空中悬停接食,能识别常投喂者面容

◆专属标签:#社交天花板#芭蕾舞者

捕鱼特工队

渔鸥 银鸥 海鸥

贺兰山脚下的黄河浅滩上,潜伏着3位捕鱼高手。渔鸥堪称“水中狙击手”,翼尖的黑色三角是它们的身份标识,悬停俯冲时翅膀陡然折叠入水,最深可潜至1米捕获鲤鱼。“它们的繁殖地选在远离人烟的湖心岛,一般巢穴直径可达60厘米,堪称鸥界豪宅。”李志军介绍说,相比之下,银鸥堪称策略大师,它们灰背银羽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懂得尾随渔船捡拾漏网之鱼。

海鸥则是杂食主义者,橙色虹膜仿佛眼睛戴了美瞳,在沙湖景区便能经常见到它们精准接住游客抛出的小块食物。这3种鸥的喙部暗藏玄机:渔鸥下喙前端的凹陷如同天然鱼叉,银鸥的钩状喙可以撕开鱼腹,海鸥的喙尖能感知水中震动——都是百万年演化锻造的生存利器。

渔鸥

◆身长:58~70cm◆翼展:140~158cm

◆外形特征:黑喙带红黄斑,眼周裸皮猩红如烈焰眼影

◆栖息地:黄河滩涂及周边鱼塘等

◆食性:大型鱼类(尤其鲤鱼)

◆特色行为:悬停突袭式捕鱼,巢穴直径达1米

◆专属标签:#狙击手#湖心岛岛主

海鸥

◆身长:40~46cm◆翼展:110~130cm

◆外形特征:黄喙带橙斑,翼尖黑羽如泼墨,虹膜琥珀色

◆栖息地:沙湖、黄河滩涂等

◆食性:杂食(鱼类等)◆特色行为:精准接抛食物,胃酸甚至可溶解塑料

◆专属标签:#生存大师#吃货王者

在银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湿地里,生活着13位个性迥异的鸥族精灵。它们或静立在芦苇荡里梳理羽衣,或掠过水面播撒粼粼波光,构成流动的自然诗篇。让我们循着它们的踪迹,一起认识这些朝夕相处的邻居吧。

候鸟旅行团

北极鸥 棕头鸥 红嘴鸥

每年霜降时节,3位洲际旅行家就会如约而至。北极鸥是极地信使,顶着雪白圆脑袋从北冰洋远道而来,翼展1.5米的庞大体型自带王者气场。它们的冬羽会褪去咖啡色斑点,如同披上银川馈赠的素色斗篷,但橘红色的喙始终像灯塔般醒目。棕头鸥戴着巧克力色贝雷帽,迁徙时形成绵延数公里的“空中河流”,在阅海湿地准时上演“万鸥翔集”的奇观。它们的繁殖地远在西伯利亚苔原,每窝产2~3枚橄榄色斑点卵,雏鸟出生3天就能蹒跚学步。

“红嘴鸥大家最熟悉,它们就像空中芭蕾首席,三趾蹼足轻点水面,在湖面画出美丽的涟漪。”宁夏观鸟协会秘书长李志军说,这群候鸟将银川作为中途驿站,成年红嘴鸥每年迁徙往返2.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飞行半圈

北极鸥

◆身长:64~77cm◆翼展:150~165cm

◆外形特征:雪白身躯配淡黄喙,幼鸟身披咖啡色斑点大衣

◆食性:鱼类、甲壳类、其它鸟类的蛋

◆特色行为:长途迁徙冠军,捕食时会大力砸开猎物

◆专属标签:#极地信使#白色巨无霸

棕头鸥

◆身长:39~43cm

◆翼展:100~110cm

◆外形特征:巧克力色头部,红喙红脚

◆栖息地:阅海湿地等

◆食性:鱼虾、水生植物

◆特色行为:编队飞行鸣唱,集体决策迁徙路线

◆专属标签:#合唱团歌者

红嘴鸥

◆身长:37~43cm◆翼展:94~110cm

◆外形特征:冬羽纯白,红喙红脚如朱砂点睛;夏羽头戴深褐“礼帽”

◆栖息地:阅海、沙湖及黄河滩涂◆食性:小鱼、水生昆虫等

◆特色行为:空中悬停接食,能识别常投喂者面容

◆专属标签:#社交天花板#芭蕾舞者

捕鱼特工队

渔鸥 银鸥 海鸥

贺兰山脚下的黄河浅滩上,潜伏着3位捕鱼高手。渔鸥堪称“水中狙击手”,翼尖的黑色三角是它们的身份标识,悬停俯冲时翅膀陡然折叠入水,最深可潜至1米捕获鲤鱼。“它们的繁殖地选在远离人烟的湖心岛,一般巢穴直径可达60厘米,堪称鸥界豪宅。”李志军介绍说,相比之下,银鸥堪称策略大师,它们灰背银羽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懂得尾随渔船捡拾漏网之鱼。

海鸥则是杂食主义者,橙色虹膜仿佛眼睛戴了美瞳,在沙湖景区便能经常见到它们精准接住游客抛出的小块食物。这3种鸥的喙部暗藏玄机:渔鸥下喙前端的凹陷如同天然鱼叉,银鸥的钩状喙可以撕开鱼腹,海鸥的喙尖能感知水中震动——都是百万年演化锻造的生存利器。

渔鸥

◆身长:58~70cm◆翼展:140~158cm

◆外形特征:黑喙带红黄斑,眼周裸皮猩红如烈焰眼影

◆栖息地:黄河滩涂及周边鱼塘等

◆食性:大型鱼类(尤其鲤鱼)

◆特色行为:悬停突袭式捕鱼,巢穴直径达1米

◆专属标签:#狙击手#湖心岛岛主

海鸥

◆身长:40~46cm◆翼展:110~130cm

◆外形特征:黄喙带橙斑,翼尖黑羽如泼墨,虹膜琥珀色

◆栖息地:沙湖、黄河滩涂等

◆食性:杂食(鱼类等)◆特色行为:精准接抛食物,胃酸甚至可溶解塑料

◆专属标签:#生存大师#吃货王者

空战飞行员

鸥嘴噪鸥 普通燕鸥

在阅海湿地上空,两位蓝天战士正上演生死时速。鸥嘴噪鸥如同巡航中的战斗机,灰白羽翼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它们偏爱低空巡视,宽大的灰翼低空巡航时,镰刀状黑喙专攻蜻蜓、蝗虫等飞行昆虫。它们能预判虫群轨迹,以直角转弯精准截击,甚至能空中悬停啄食水面飘落的甲虫。旱季食物紧缺时,也会俯冲掠取浅水中的小鱼苗,或是捡拾滩涂上的沙蟹幼体,堪称荤素通吃的全能猎手。偶尔遇见入侵领空的鸟儿,鸥嘴噪鸥一点不露怯,会立即进入“驱逐模式”——连续俯冲、贴机飞行,直到“入侵者”落荒而逃。午后的它们常停在水闸栏杆上晾翅膀,像刚结束训练的飞行员在停机坪休息。

普通燕鸥则是敏捷的空中刺客,橙红尖喙如同锁定目标的瞄准器。橙红尖喙锁定目标后,从10米高空垂直俯冲,入水瞬间喙如鱼叉刺透水面,专捕麦穗鱼、餐条鱼等小型银白鱼类。偶尔也会调整策略,贴浪飞行捞取浮游的磷虾,或用喙尖轻点水面“钓”起藏身藻丛的泥鳅。育雏期捕食量激增,单只亲鸟日均捕获30余条小鱼,叼回巢时鱼尾还在喙边颤动,仿佛炫耀战利品的刺客。“这两位飞行专家各有利器:鸥嘴噪鸥宽大的翅膀适合长途巡逻,普通燕鸥流线型体型便于短距突袭。当夕阳染红水面,常能看见它们结束狩猎后混群浮游,细碎的鸣叫如同飞行员们在交换当日战绩。”李志军说。

须浮鸥

◆身长:23~29cm

◆翼展:64~70cm

◆外形特征:暗红短喙,夏羽胸腹染葡萄酒色

◆栖息地:沙湖、鸣翠湖等

◆食性:水生昆虫、蛙类特色

◆行为:建造浮动巢穴,集群防御

◆专属标签:#湿地建筑师#悬浮育儿专家

白额燕鸥

◆身长:22~28cm◆翼展:55~60cm

◆外形特征:雪白额头配黄喙黑尖,体型最小燕鸥

◆栖息地:典农河浅滩等

◆食性:水面昆虫、虾虎鱼

◆特色行为:月光下捕食,巢周布碎螺壳“迷阵”

◆专属标签:#月光魔术师#沙洲设计师

鸥嘴噪鸥

◆身长:35~38cm◆翼展:88~100cm

◆外形特征:黑喙如弯刀,眼罩纹自带“匪徒气质”

◆栖息地:黄河泛洪区等◆食性:昆虫、小型啮齿类◆特色行为:空中直角漂移,驱逐入侵鸟儿

◆专属标签:#特技飞行员#昆虫截击专家

建筑艺术家

须浮鸥 白额燕鸥

典农河畔的芦苇迷宫深处,住着两位“建筑艺术家”。须浮鸥体型纤巧,体长约25厘米。繁殖期头戴黑色“丝绒头罩”,颈部与胸腹雪白,背部灰羽泛着银光,橙红色鸟喙尖细如锥,适合衔取芦苇细枝。非繁殖期头部转为白色,仅耳羽残留暗斑,仿佛褪色的水墨画。短小的深红色脚蹼便于踩踏浮巢,保持平衡。

李志军介绍说,须浮鸥是“水上建筑师”,它们用芦苇和香蒲秆编织漂浮巢穴。巢底特意留出空隙,像小船一样随水位升降,遇到暴雨也不易沉没。雌鸟孵蛋时会不断调整巢材,新添的羽毛和干草让巢内保持干燥温暖。有趣的是,它们喜欢“抱团取暖”——30多个巢连成一片“漂浮社区”,一旦有夜鹭靠近,整群亲鸟便集体起飞驱逐,场面宛如空中警报系统启动。

白额燕鸥体长约30厘米,前额至眼先(鸟类头部眼睛与喙之间的区域)的纯白斑块全年醒目,如同自带“探照灯”。背部浅灰,腹部纯白,翅膀狭长如镰刀,飞行时尾羽分叉如燕。喙部夏季鲜红似珊瑚,冬季转为暗红,尖端一抹黑,像是蘸了墨的笔锋。淡红色脚爪短而有力,能在沙地快速刨出浅坑。因为这一技能,白额燕鸥成了名副其实的“沙洲规划师”,专挑开阔的浅滩安家。它们的巢像个浅浅的沙坑,四周散落着碎贝壳和小石子,既能防止雨水积涝,又能混淆天敌视线。最巧妙的是巢址选择:与水面的距离刚好能让亲鸟观察周围动静,一旁不远不近的芦苇丛便于紧急避难。雏鸟破壳后,亲鸟还会叼来小鱼“装饰”巢边,既当存粮又作伪装,堪称一举两得。

白额燕鸥拥有一双专为黑夜定制的眼睛——瞬膜覆盖的角膜如同天然“夜视镜”,增透膜结构大幅减少光线反射,使其夜间视力比人类强6倍。它们的目光能穿透幽暗水面,看到30厘米深处游鱼的细微轮廓。捕猎时,常悬停空中,发现目标后突然垂直俯冲,喙尖如镊子般夹起猎物,连指甲盖大小的麦穗鱼也不放过。夏夜育雏期,亲鸟会频繁往返巢区,平均每小时运送十余条小鱼,喙角沾着的磷光鳞片成了夜色中的忙碌印记。

普通燕鸥则靠发达的听觉,弥补光线不足:耳孔周围密布绒羽形成集音斗,可接收5米内物体发出的声音,误差精度控制在2厘米内。即便乌云蔽月,它们也能通过声音定位鱼群位置。发现猎物后,它们俯冲捕食时翅膀后掠如箭,入水瞬间喙部微调角度,确保刺穿猎物的命中率达65%,远超白天捕食效率。有趣的是,幼鸟学习夜猎时,会紧贴成年燕鸥飞行,“偷师”调整俯冲轨迹的诀窍。

普通燕鸥

◆身长:31~35cm◆翼展:77~98cm

◆外形特征:橙红黑尖喙,尾羽分叉如燕尾。

◆栖息地:阅海、三丁湖等有裸露岛屿湿地

◆食性:小型表层鱼类

◆特色行为:夜间靠声音捕猎,护雏时攻击性强

◆专属标签:#闪电刺客#暗夜猎手

濒危隐士

遗鸥 三趾鸥

遗鸥和三趾鸥像两位避世而居的隐者,安静演绎着荒野生存哲学。

遗鸥夏羽灰白相间,繁殖期头顶覆着深褐斑块,如同天然“迷彩”,冬季则褪为素净的灰白色。它们依赖内陆咸水湖生存,以水中的卤虫、昆虫为食,常贴着浅水缓行,低头啄食。巢穴多建于碱蓬丛或裸露沙地,仅用稀疏枯草围成浅盘状,既防潮又隐蔽。雏鸟破壳后,亲鸟会轮流守巢;若遇天敌靠近,整群成鸟便腾空盘旋示警,用集体策略保护幼崽。

“三趾鸥则是浪涛间的苦行客,它们的橙黄鸟喙在灰羽间格外醒目。”李志军介绍说,它们用三根脚趾紧扣峭壁,巢穴以海藻混着泥浆粘在岩缝中,任凭海风呼啸也稳如磐石。“秋冬南迁时,它们会结成松散队伍贴着海面低飞,偶尔在渔船桅杆歇脚,却不贪恋人类投喂,依旧靠精准俯冲捕食小鱼。”

这些“隐士”十分低调,很少与人或者其他鸟类互动,而是用自己的方式繁衍生息。

换装魔法师

红嘴巨燕鸥 银鸥

四季流转中,两位“换装大师”上演变形记。红嘴巨燕鸥冬季褪去黑色头冠后,猩红长喙与雪白躯体形成鲜明对比,宛如雪地红刃;繁殖期则重现黑冠如同缎面礼帽,雄性为求偶表演震撼的“鱼雨秀”——叼住小鱼垂直爬升20米后松口俯冲接住猎物,连续抛接成功率高达70%。其亚成鸟需要3年完成羽色蜕变:幼鸟身披灰褐“学徒装”,翼尖杂斑随年龄增长淡化,直至换上一袭黑白正装,尾部还缀有优雅的燕尾分叉。

夜行侠客

白额燕鸥 普通燕鸥

银鸥的羽色密码更为精妙:1岁幼鸟通体灰褐斑点如迷彩服,便于藏身滩涂;3岁换上灰白“职场正装”,背羽银灰、腹羽纯白;5岁以上个体眼周红色“婚妆”在求偶季愈发艳丽,如同涂抹朱砂。李志军介绍说,有研究发现其羽毛中的类胡萝卜素浓度与捕鱼能力直接挂钩——擅长捕获深海鱼的个体因摄入更多虾青素,眼周红色更鲜艳,这份“血色简历”成为择偶市场的“硬通货”。更绝的是,银鸥每年夏末会精密调控换羽节奏,旧羽逐片脱落、新羽同步生长,确保飞行能力永不掉线。

从学徒装到婚羽妆,从生存迷彩到实力标签,两位魔法师的羽色变迁既是年龄勋章,更是演化了千万年的动态生存策略。

遗鸥

◆身长:44~45cm◆翼展:120~130cm

◆外形特征:黑白羽配橘红眼眶,喙色随季节变化

◆栖息地:灵武南湖湿地等◆食性:卤虫、水昆虫

◆特色行为:荒漠湿地繁殖,雏鸟出生即荒野求生

◆专属标签:#湿地大熊猫#生态晴雨表

三趾鸥

◆身长:37~41cm◆翼展:95~120cm

◆外形特征:灰翼黑尖,黄喙配珊瑚红脚,后趾退化

◆栖息地:黄河湿地等◆食性:表层鱼类

◆特色行为:悬崖上集群筑巢,迁徙轨迹暗合古丝路

◆专属标签:#探险家

红嘴巨燕鸥

◆身长:48~55cm◆翼展:127~140cm

◆外形特征:猩红长喙配黑冠,冬羽褪为素白“秃顶”

◆栖息地:黄沙古渡等◆食性:大中型鱼类

◆特色行为:高空抛接猎物示爱,俯冲时速超每小时80km

◆专属标签:#恋爱脑特技演员#空中轰炸机

银鸥

◆身长:55~67cm◆翼展:125~155cm

◆外形特征:灰背银羽配黄喙,虹膜自带金色眼线

◆栖息地:银川全域水域

◆食性:机会主义者(鱼、垃圾、其他鸟类雏鸟等)

◆特色行为:开蚌砸蟹,“盗窃技能”满点

◆专属标签:#学霸#换装大师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