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作者:王辉
5月15日上午,金凤区阅海万家F区的智慧公交站台前,市民王丽通过“银川智行”小程序预约了一辆银川公交智巴士。手机显示:预计5分钟后到达。这是银川智巴士投入运营的第135天。作为西北地区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实践,“动态公交”新模式的探索正悄然改变着城市出行方式。
A 从“人等车”到“车等人”
“以前坐公交车最难受的是在冬天,经常要在寒风里等上十几分钟才能坐上,现在手机一点,车就到门口了。”王丽边说边登上了一辆刚刚到达的新能源智巴士,这是她提前预约的。车载屏幕实时显示着行程信息:“车辆预计8分钟后到达目的地。”
银川市公交公司运营管理部副部长张文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自2024年12月2日以来,七子连湖片区和阅海、海亮片区陆续试运营智巴士,服务范围涵盖学校、商圈、医院等客流密集区。截至2025年5月,日均运送乘客超550人次,准时率达92%。“我们通过动态算法,将传统公交的‘固定线路’转变为‘柔性网络’。”张文介绍说,作为宁夏首个网约公交项目,智巴士采用“动态拼车+智能调度”模式,市民通过线上预约后,系统能根据实时订单自动规划最优路径,使平均候车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
值得一提的是,银川市公交公司还通过两个区域人群的出行特征,在智巴士运营过程中衍生出了“通学专线”服务,学生刷公交卡即可享受“点对点”接送。中学生刘思琪每天刷学生卡乘坐“通学专线”,“不用手机预约,上学时段车辆会定时出现在小区门口。”她的母亲李女士告诉记者,这项服务让孩子的通勤时间从以前的50分钟缩短至20分钟。
B 从“数字出行”到“温度服务”
在阅海万家公交场站,驾驶员的手机突然响起新订单提示。“现在有了实时提醒功能,接单效率提升了30%。”张文指着驾驶员收到的订单信息告诉记者。通过大数据分析,智巴士已实现“动态拼车+智能绕路”,在保障时效的同时,对每公里运营成本进行控制。
同时,针对老年群体,智巴士推出“线下招手”服务。在海亮国际社区,68岁的张桂兰熟练地向行驶中的智巴士挥手示意。“不会用手机的老年人也能坐,驾驶员看到有老人招手会主动停车。”张文介绍,针对市民反映的“步行距离远”或者家门口没有站点等问题,智巴士创新推出“虚拟站点”服务。家住金安家园的赵先生通过APP申请在小区西门增设临时站点,申请成功后,从家到车站的距离从800米缩短到了200米左右。运营半年来,智巴士通过动态调整站点布局,并根据市民需求增设虚拟站点,让乘客享受到公交专属接驾服务。
C 路网升级催生服务升级
“智巴士的发展离不开城市路网的支撑。”张文告诉记者,近年来,银川市通过施划公交专用道和公交优先交叉口,让公交车在高峰时段主要路口等待时间大大缩短。随着交通路网的日益丰富和完善,智巴士也在探索更多更好的服务项目。
“相比七子连湖片区,阅海、海亮片区的路网更加丰富,所以在智巴士运营过程中的服务半径更大,服务的人群更多。”张文告诉记者,目前,银川市公交公司正在探索“专车+拼车”双模式运营,通过新增适合商务出行、就医出行等场景的服务项目,让乘客享受到专属直达服务。
张文介绍,专车模式已经提上日程,工作人员也将通过优化算法,在保证收益的前提下将车辆利用率提升。未来,智巴士还将与城市智慧交通平台深度对接,实时获取路况信息,动态调整行驶路线。
“以前开公交车是按图索骥,现在是用算法织网。这张‘网’不仅联通了城市街巷,更编织着银川人的新生活方式。”张文告诉记者,现在开智巴士就像在织网。无论是老人、学生还是上班族,不同群体都能在这项创新服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行解决方案。或许,这就是智慧城市应有的温度 技术进步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的获得感。
记者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