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甜酒酿

版次:08 作者:刘静

每当盛夏时节,那熟悉的甜酒酿香味,总会勾起我满满的回忆。清晨的蝉鸣声,划破盛夏金黄玉米田上轻薄的雾霭,熟悉的甜酒酿的香味也随之飘来。

狭窄的街巷里,一方小小的三轮车上放着若干盒包装精美的甜酒酿。售卖的阿姨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招呼着路过摊前的客人。傍晚的风吹过,甜酒酿的香味钻进每个过路人的心里,也牵出了我记忆深处的往事。

儿时,盛夏放学归来,客厅的堂桌上置放着两个搪瓷杯,里面盛放着甜酒酿,米白色的酒酿中沉淀着白色的糯米粒,像缀满丁香花的白玉,澄澈剔透仿佛能照得见人心。姐姐和我迫不及待地端起杯子,在香气萦绕中品尝着甜甜的酒酿,也感受着母亲浓浓的爱。

做酒酿其实是外公最拿手的绝活。每逢盛夏来临时,外公都会将留存的糯米取出,提前泡好,在土灶蒸熟,颗颗米粒饱满如珍珠般闪耀着诱人的光泽,再放入偌大的筲箕慢慢摊凉,随后倒入斗缸,用筷子在中间拨出一个圆洞,盖上轻薄的白色纱布,静待两三天,便能尝到心仪已久的甜香味。

在那个传统的“女主内,男主外”的年代里,我不明白缘何外公能把这些吃食做得如此炉火纯青,我想这大抵是外公对家人的爱吧。外公做的酒酿在我们家人人称绝,从未失败过。其实,酒酿并不好做,外婆和阿姨们也做过,有时根本不甜,有时毫无香味,有时糯米全部黑掉长毛,但外公做的酒酿,只要尝过的人,都会想再来一碗。

我问外公这方法和秘诀是什么,起初外公笑而不语,后来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外公收起笑容转而严肃地说道:“做什么事刚开始肯定会失败的,但每次都要用心把那些失败的例子总结出来,再耐心地一次次尝试,慢慢地,就能找到方法。”这句话一下就印刻在我脑海之中。

外公的酒酿教给了母亲。每天清晨或傍晚,母亲会变着法做各种酒酿美食,鸡蛋酒酿、桂花酒酿或汤圆酒酿,每次,舌尖似乎都在欢快地舞动。

待我慢慢成长,母亲也从外公那里习得了甜酒酿做法的精髓。而如今我也成为了母亲,更深知养育孩子要先养后育,所谓养,就是要学会如何学做各种美食,变着花样的小吃让孩子每日生活在快乐与幸福之中,而我做的甜酒酿也深得孩子的喜欢,或许像外公说的,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和耐心,不管是做美食,做事做人又何尝不是呢。

如今,外公已满头白发,母亲也饱经沧桑。岁月带走了太多,但那些关于甜酒酿的温暖回忆,以及外公教会我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却永远留在心底。

□刘静 (安徽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