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宁夏青年美术作品展开展

感受青年艺术家们 笔下的独特世界

版次:08 作者:冯元春

近日,一场专属于青年艺术家的视觉盛宴——第四届宁夏青年美术作品展,在宁夏美术馆华丽启幕,为这座城市注入了蓬勃的艺术活力。此次展览由自治区文联主办,宁夏美协和宁夏美术馆精心承办。开幕当天,宁夏美术馆热闹非凡,区内众多知名艺术家、美术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艺术盛会的开启。

A

展现独特视角

与炽热情感

此次展览共征集到470余件作品,经过层层筛选,最终116件佳作脱颖而出,其中获奖作品33件,入展作品83件。这些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每一幅都承载着青年艺术家们独特的视角与炽热的情感。

步入展厅,一幅幅作品仿佛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窗户。中国画组里,陈沛的《奔赴》用灵动的线条和明艳的色彩,勾勒出青春的激情与追求,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力量;李楠的《绯羽栖园》则宛如一首宁静的田园诗,细腻笔触描绘出花鸟栖息之景,尽显自然和谐之美,带观众领略宁夏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

油画组同样精彩绝伦。边静的《福禄》,以独特的光影和色彩运用,引发了观众对传统与现代美学融合的思考;冯雯雯的《向新程 瞰新景》则捕捉了城市的新貌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展现出现代生活的美好与活力。

综合组更是百花齐放。候雪滢的版画《静巷·笼影》,以细腻的构图和独特的黑白灰层次,营造出静谧又充满故事感的氛围;王自龙的雕塑《艺界灵修 - 吴昌硕》则用现代雕塑手法再现传统艺术大师,探索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融,让人不禁驻足深思。

B

以小题材反映大时代发展

与往届相比,本届参展作者更加注重用青年人独有的敏锐视角和创新表现形式,以小题材反映大时代发展。他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宁夏大地的壮美风光、风土人情中汲取灵感,用美术语言讲好宁夏故事,展现宁夏形象。

油画组里,作品《少年的梦》特别吸引人的注意力,画面中少年与大鱼深入刻画,一起在黄河中驰骋。创作该画作的艺术家马飞龙介绍说,自2018年起,他以艺术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创作了一系列反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重大主题的油画作品。少年的梦,既是黄河的梦,更是伟大的中国梦,所以,这部作品运用表现主义手法,抒发了对黄河母亲深沉的爱。

油画《春天的夜晚》也让逛展的人感受到来自心灵的小小触动,这幅油画来自宁夏大学油画专业的毕业生吕泽川,作品描绘了一位坐在货车车厢尾部的男子。画面中,灰蓝色的货车与明黄色货物筐形成色彩对比,既体现生活的质朴,又彰显劳动者为生活拼搏的亮色。背景虚化处理,将观者目光聚焦主体,凸显平凡劳动者在社会大环境中真实且不可或缺的地位。

他介绍说,创作灵感源于对平凡劳动者生活状态的关注。画面中的货车与满车的货物,是许多小商贩、运输从业者日常的写照,承载着他们的生计与奔波。而这幅画作旨在唤起人们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注,传承他们默默坚守、负重前行的精神。

C

聚焦艺术共鸣与青春表达

展览期间,美术馆里时常能看到观众们或静静驻足凝视作品,或热烈交流自己的感悟,艺术的魅力在这一方空间里尽情流淌。

设计师汪晶去看了画展后,被展览中很多年轻的、富有生命力气息的作品吸引。观展中,她被一个雕塑作品《童趣》所吸引,感觉拙朴中又有生趣。雕塑的作者名叫张鹿,是来自北方民族大学的研究生。张鹿告诉记者,这件作品运用椴木雕刻而成,取材于童年回忆场景,而在创作手法上将人物主观化、夸张化处理,着重处理了人物头部的表现,通过面部表情刻画人物性格,进而烘托出既欢乐又紧张的氛围,“我希望能通过它,表达出童年友情之意”。

北方民族大学的研究生于洋的作品《局部》,也很吸引人,虽是一幅油画,但小尺幅的局部绘画更有镜头感。虽是具象绘画,但不追求写实,而是营造一种朦胧的氛围感,是聚焦人物面部五官的一系列作品,意在探索一种情绪化的表达。于洋介绍说,创作《局部》时,从亲自绷画布做底到调色媒介,全程纯手工完成,这是他对油画质感与材质表达的探索,也希望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与遐想。

总之,对于青年艺术家而言,此次展览不仅是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是一次相互学习、交流切磋的宝贵机会。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为繁荣发展宁夏美术事业贡献着青春力量。即日起,走进宁夏美术馆,就能感受青年艺术家们笔下的独特世界,领略青春与艺术碰撞出的无限魅力 。

记者 冯元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