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0 作者:吴璇
说到跑酷,你能想到什么?是电影中飞檐走壁的惊险镜头,还是街头青年挑战极限的矫健身影?在银川,跑酷爱好者毛伟用近二十年的时光,诠释着对这项运动的热爱。
1
与跑酷相遇
2006年大学毕业后,毛伟在陕西铜川工作,独自一人身处他乡,网络上的跑酷视频成了他的精神寄托。那些炫酷的动作让他越看越兴奋,开始主动了解这项运动。通过网络,他得知离自己最近的西安有一支名为Free Flash的跑酷团队,那是西安第一支跑酷团队。毛伟通过QQ与团队成员取得联系,开启了他与跑酷团队的缘分。
后来,他打算回银川发展,在从西安中转回银川的途中,他与西安的跑酷团队约定进行一次训练。这次训练对毛伟意义非凡,让他收获了宝贵的训练经验,成为他跑酷生涯中的珍贵回忆。毛伟还记得,那时的跑酷爱好者缺乏专业指导,只能通过模仿视频中的动作,自行总结每个动作的原理,并试图复刻出来。
回到银川后,他在网站上发布帖子,招募跑酷爱好者,最终有三个人响应。“第一次在公园训练后,其中一人因觉得跑酷危险而退出,我却越练越起劲。”他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2008年,银川第一支跑酷队正式成立,当时团队有了自己的队服、队标,甚至还是全国第一支有自己队歌的队伍。“那是一首说唱歌曲,是与在宁夏很有名的团体石头公社合作的,名叫《石头在飞》,歌曲不仅展现了我们团队的特色,也很有宁夏的地域文化,在当时火了一阵子。”毛伟回忆道。
2
跑酷进行时
跑酷队成立后,成员们在艰苦的训练条件下,凭借着对跑酷的热爱,不断挑战自我。“那时候大多是在草地上练习,连基本的保护垫都没有,但这并没有阻挡大家对跑酷的热情。”他说。
毛伟最初是受到西方跑酷文化的影响,后来,他结识了中国跑酷界的前辈葛强,并拜其为师。葛强在上世纪80、90年代就开始训练,研究出了一套系统的轻功练法,在武术圈颇有名气,还获得过吉尼斯世界纪录,受邀参加过众多大型活动。
受到葛强的影响,毛伟带领部分队员将中国传统轻功与跑酷相结合起来,成立了尚行跑酷队。这支跑酷队有着一套系统完整的教材,涵盖了体能、协调、平衡等多个方面,为跑酷训练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然而,在跑酷训练中,受伤是难以避免的。毛伟曾有一次严重受伤,从两米高的地方摔下来,幸运的是,年轻的他休养半个月后便恢复了。这次受伤让他意识到跑酷训练中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伤病的积累,毛伟逐渐退居幕后,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跑酷的推广和教学中。
3
跑酷吸引了很多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跑酷已然成为一项正式的世界性体育运动,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比赛规则也在不断完善,评判标准更加细致,包括场地分、安全分、完成分等多个方面,还会对创新性的大招进行加分。在国际赛事中,跑酷运动员们不断挑战极限,新的高难度动作层出不穷。
毛伟对跑酷的热爱从未减退,他开设了一家跑酷馆,致力于推广跑酷运动。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跑酷的价值。对于普通人来说,跑酷是一项非常好的健身方式。它适合全年龄段的人群,不同需求的人都能在跑酷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年轻人可以挑战高难度动作,追求刺激与自我突破;而对于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人来说,跑酷中的简单动作可以锻炼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和视觉空间能力等。
在银川,有许多孩子通过学习跑酷得到了成长和改变。一位“90后”男孩,初二时开始跟毛伟学习跑酷。这个孩子老家在山东,刚进入学校时因环境陌生,经常受欺负,眼神中充满自卑。但在接触跑酷后,不仅身体素质得到了提升,性格也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通过一年多的跑酷训练,他在进入高中学校后成为了校园“风云人物”。还有一个在警校上学的孩子,因为会跑酷这项技能,在一次救援行动中,成功将被困在高楼中的小孩救回,受到了表扬。
4
一直跑一直超越
在毛伟看来,跑酷的核心魅力在于不断超越极限。
于个人而言,跑酷训练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每一个跑酷者在训练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无论是身体上的极限,还是心理上的恐惧。但正是通过不断克服这些困难,跑酷者们实现了自我的成长和突破。”毛伟说,就像他和他的队友们,从最初在简陋的条件下摸索练习,到逐渐掌握高难度动作,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在生活中,这种跑酷精神也能激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以积极的心态去跨越。
跑酷这项运动本身,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性,每年都会有新的动作被创造出来,大招的难度系数不断提高。曾经令人惊叹的高难度动作,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被新的、更具挑战性的动作所超越。例如,在过去的比赛中,能完成前空翻、后空翻等动作的选手就已经是高手,但如今,像双杠后空翻两周、三周等更复杂的动作不断涌现。甚至一些年仅十岁的孩子,就能做出曾经只有高水平运动员才能完成的动作。这种不断创新和超越的特性,让跑酷始终充满新鲜感和吸引力,吸引着无数人投身其中,共同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
记者 吴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