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8 作者:王敏
在银川大大小小的影楼、婚礼现场和写真工作室里,化妆师姜珊用七年时间完成了一场关于美的“特种兵式”训练。从凌晨三点跟妆到深夜连轴拍摄,从把牙膏错当洗面奶到一个月完成20场新娘造型,这份职业的艰辛远超常人想象。但当她看到60多岁奶奶对镜落泪的瞬间,当伴郎们摸着光头造型啧啧称奇时,那些疲惫都化作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A一天12套妆造,忙到牙膏当洗面奶
从业七年,姜珊经历过影楼的高强度拍摄、新娘跟妆的凌晨奔波,也遇到过追求“完美”的顾客,不管什么要求,在她看来,都是要突出细节。
“化妆师的专业,往往藏在细节里。”姜珊说,“比如顾客觉得自己脸大,我不会直接说‘那我给你多打阴影’,而是观察她的脸型——颧骨高就弱化颧骨,下颌宽就用发型修饰,再聊点轻松的话题让她放松。”
化妆师的工作,远没有外人想象的光鲜。姜珊形容这是“特种兵式忙碌”——旺季时,她一天要赶两个新娘跟妆,每对拍摄6套服装,意味着12套妆造从早上8点忙到深夜。影楼拍摄更是连轴转,“无论身体多累,当天的工作必须做完。”
最辛苦的是新娘跟妆。最忙的一个月,她接了20场婚礼,连续20天凌晨两三点起床准备。“累到把牙膏当洗面奶用。”她笑着说。
但高强度的工作也让她积累了远超同龄化妆师的经验。普通化妆师一天服务一两对顾客,而她曾一天完成8个写真顾客的妆造,做几十个发型。“同样的工作年限,我服务的顾客量可能是别人的几倍。”
B小众需求也有办法满足
在姜珊看来,化妆的核心是在分析用户特点后,用妆造设计满足用户需求——根据脸型、气质调整技法。圆脸女孩想显脸小?她不会用横向腮红,而是拉长眼型、修饰中庭;方脸顾客想要温柔感?她就弱化棱角,用雾面唇妆增加柔和度。
“银川年轻人对妆造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姜珊说,她遇到过最特别的一次,是新郎要求给伴郎们化搞笑的光头妆——光头头套搭配素净妆容。“我们用了哑光粉底,修了眉毛,用大地色眼影增加深邃感。结果伴郎们摸着光头照镜子,都笑到不行!”她笑道。
也有顾客追求“完美”到让她哭笑不得:“腮红淡一点,再淡一点……最后问我‘怎么看不出来?’”这种时候,姜珊会耐心解释妆效在不同光线下的呈现,“毕竟化妆不是为了镜头,而是为了真人好看。”
她最擅长的,就是用“光影代替色彩”,这样的技法受到新娘的肯定,“像开了原生模式滤镜,但美得更真实。”
C藏技法于无形
在姜珊看来,银川的年轻女孩对妆容的追求越来越大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甜美或优雅风格。“前几年,国潮、Y2K千禧风、赛博朋克妆特别火,很多女孩拿着小红书上的图来找我,说‘就要这种效果’。”
她曾遇到一位顾客,要求在生日写真上化“机械姬”未来感妆容——银色高光、冷调眼影,甚至在下眼睑贴上细小的金属亮片。“有的女孩想尝试夸张的妆容,只是需要日常化调整。”姜珊的做法是降低饱和度,比如把荧光粉换成灰粉,让妆容既特别又不显得突兀。
另一位准备拍婚纱照的“95后”新娘,则提出“古典+暗黑风”混搭。“她在传统盘发里编入黑色丝带,眼妆用红棕晕染出古典感,唇色却选了暗紫色,最后效果意外和谐。”姜珊发现,越来越多的银川女孩拒绝模板化造型,“她们会说‘不要影楼风’,而要能代表自己性格的妆。”
姜珊发现,现在银川女孩的审美正转向“简约高级感”,不再追求浓烈风格,而是让妆容成为“气质滤镜”,像“天生就该这么好看”。这种“藏技法于无形”的设计,考验的是把复杂调整隐进细节里的功力。她说,自己不久前给一位追求“慵懒感”的女孩化妆时,她会在眼头点一滴细闪液,远看清透,近看有小心机,而唇线故意模糊、中间叠奶茶色唇釉,制造渐变感,头发只做自然纹理烫,代替了复杂编发,随性又精致。
“以前是‘把风格贴在脸上’,现在是‘让气质长在妆里’。” 姜珊总结,简约高级的核心,是把技法藏进“看不见”的地方,别人只觉你状态好,却猜不透哪里变了。
D从编发女孩到化妆师
姜珊的化妆之路始于童年。小时候,她偷用家长的化妆品,把娃娃的头发折腾得梳不开;上学时,她是宿舍楼里的“编发达人”,每周五下午,女孩们排队找她做发型。
“那时候想当明星化妆师,觉得电视里的古装造型特别美。”她回忆。后来她进入化妆学校,老师夸她“技术能吊打两三年经验的化妆师”,尽管知道可能是鼓励,她还是提前应聘,意外开启了职业道路。
如今,化妆对她来说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成就感的来源。她尤其记得一位60多岁的女士,年轻时从未找专业化妆师化过妆,“她不好意思,觉得这是年轻人做的事。化完妆后,她看着镜子哭了,她说自己从没这么好看过。”姜珊感慨地说:“这种时候,我觉得化妆特别有意义。”
现在的姜珊,不再单纯追求高单价订单,而是享受用技术帮不同年龄、职业的人发现自己的美——毕竟在银川这座越来越时尚的城市,每个人都应该拥有“高光时刻”。
记者 王敏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