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限的“摆烂市集” 转角遇见惊喜

版次:04 作者:吴璇

无须查看日程表,不必查阅攻略——每逢周五夜晚,建发悠阅城悠嘻广场准时开市的“摆烂市集”,早已将“随心所欲”融入骨髓。8月15日,第七期市集彻底摒弃了主题标签的束缚,在这里,规则是用来颠覆的,快乐是用来分享的,每个转角都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

01

在“不完美”里撞见巧思

海娜手绘摊的红色桌布如同一块吸睛的磁石,总能吸引好奇的目光。摊主将各色颜料挤在瓷盘里,指尖蘸着颜料在皮肤上游走,不一会儿,一朵曼陀罗或一只孔雀便跃然手上。招牌上直白地写着“不是纹身,是画上去的好运图腾”,画完无须忌口,水洗不掉,能保持两周,这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尝鲜”。有人带来偶像的签名照,让摊主临摹成图腾;有人干脆让摊主自由发挥,笑称“画成什么样都认”,反倒收获了独一无二的图案。

钩针手工艺品摊像个被打翻的毛线筐,30多个透明塑料袋里装着各种“歪瓜裂枣”的小可爱:歪头的小熊、缺了花瓣的玫瑰、长短不一的围巾……这些带着明显“手工痕迹”的物件,却比机器量产的精致品更受欢迎。有个小姑娘抱着一只歪嘴兔子不肯撒手,说:“它和我一样,笑起来嘴巴会歪到一边”;还有人专门来挑“有瑕疵”的饰品,笑道:“这样戴出去才不会撞款”。

角落里的树脂手作摊更显随性,几块颜色斑驳的杯垫、歪歪扭扭的笔筒,都是用废报纸和树脂混合制成的。摊主索性把创作台搬到摊位前,现场剪报纸、调颜料,围观的人见证了作品诞生的过程,有的还能递上自己的旧车票、电影票,让摊主融入作品里。有个上班族用沾了咖啡渍的纸巾做“颜料”,和摊主一起完成了一个杯垫,打趣道:“这是把摸鱼的证据变成了实用品。”

02

把烟火气装进后备箱

黄色汽车的后备箱一打开,咖啡香气便随风飘散半条街。“大福咖啡”的横幅用胶带歪歪扭扭地贴在后备箱上,旁边麻袋上“喝了没烦恼”几个马克笔字迹有些洇墨。摊主在改装车载咖啡机前忙碌,蒸汽“嘶嘶”作响,与广场音乐交织成独特的背景音。菜单用旧木板写着仅有的三款咖啡:“清醒”(美式咖啡)、“微醺”(拿铁)、“躺平”(焦糖玛奇朵),洗净的玻璃瓶当杯子,反倒比精致咖啡杯更添风味。有人买了咖啡就坐在后备箱旁的小凳上闲聊,也有人自带杯子,笑称“这样既环保又有逛集的仪式感”。

面包摊的后备箱飘散着新鲜麦香,“新作春禾”横幅下标注着“自培酵母,当日现烤”。形态各异的面包挤在一起:圆滚滚的、扁平的、表面裂开大口的。摊主说,“不刻意整形,让面团自由生长。”这些“野生”面包麦香中带着酵母微酸,格外筋道。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买,小朋友抱着长长的法棍啃得满脸面粉,家长则笑着拍照:“这才是面包该有的样子”。

窑炉披萨摊堪称市集“人气王”,移动窑炉支在广场角落,火光映照四周暖意融融。刚出炉的那不勒斯披萨焦香四溢,饼边“豹纹黑斑”是最地道的标志。摊主楚楚告诉记者,这些披萨都是她亲手制作,目前仍在创业阶段,希望能越做越好。

03

解锁“不务正业”的快乐

3D打印摊宛如一个小型科技实验室,折叠桌上的打印机“嗡嗡”作响,不断吐出各种奇妙的小物件:歪脖子的恐龙、缺胳膊的机器人、印着“摸鱼”字样的手机支架……“我们在光明广场还有实体店,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不少宁夏文创产品,比如书签、冰箱贴之类的。”摊主小马介绍道。

三只边牧的“表演区”就是一块普通草坪,没有围栏,没有指挥棒,全凭兴致即兴表演。一只陨石边牧最爱踩滑板,摇着尾巴滑得欢快,遇到行人还会灵活避让,神气十足。另一只黑白相间的边牧紧紧跟随主人,一次次精准接住飞来的飞盘;还有只立耳的小边牧虽然没什么特长,却温顺地趴着任人抚摸,成了最受欢迎的拍照“吉祥物”。

暮色渐沉,市集的灯串次第亮起,宛如夜空中散落的星辰。有人对着喷泉大声呼喊,将一周的烦恼抛进水中;有人跟着街头歌手的吉他哼唱,跑调了也无人在意。在这里,没人关心你的身份,也不在乎你的去向,大家都在“摆烂”的名义下,享受着最纯粹的快乐时光。

摆烂市集的魅力,或许就在于这份“无拘无束”:不必精心打扮,无须提前规划,只要带着一颗玩乐的心,就能在某个摊位前、某片草坪上,邂逅属于自己的小确幸。毕竟,生活偶尔“摆烂”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

记者 吴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