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4 作者:李泱(宁夏银川)
和小龙成为朋友,已经有很多年了。这些年里不少事情在变,似乎只有他保持常态,以及他和我之间的关系。见面频次不多,在楼里偶尔遇见遥遥相视而笑,彼此因忙碌致使冗长间隔期的疏离也融化在笑意里。我享受这种稳定性。
和他认识是在一次培训中,我报到稍晚,拿着房卡推门而入,他刚洗漱出来,简单打了招呼后,因同龄人很快找到话题。程式化的工作,倦怠的家庭生活,还有裹挟着最后一丝倔强的爱好。我们共同的落脚处在阅读,很难在同城遇到喜欢阅读的同龄人。当晚聊什么书忘记了,但于我而言,阅读同旅游一样会带来很丰富的体验,那是读者与作者的心流交互。经验与知识的分享让我们跨越陌生,探索自己内心是孤独的事,但若能和同频的人交谈,能体会到难得的确定与被确定,棋逢对手,放心触探彼此的直觉和天赋。看透生活底色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我们也算不上什么勇士,只是保持了一部分积极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他喜欢网球,看他筋骨精瘦,却也是个半职业化的选手了。和他练过一次,那是黄昏前的一处野球场,南边水上公园的小孩声浪被溽热隔绝,四周树木在微光中泛着厚重的墨绿。只见他双手握拍,双腿移动迅捷,脸上隐隐飘过平日少见的肃然,后来他说这是他为数不多能专注享受的事。保留在视觉性的观察里的快乐,剥离了复杂的目的,剩下就是一个有所作为的过程。运动是一个和自己对话的过程,其间每个片段和瞬间都会带给人充沛的感受,而不是一定要做到什么高度。
他老家有座老院,有次说起周末回家打理那片果园,我说你现在过的是梭罗式的生活啊。虽然不能目睹,听他讲述整个修葺的过程就很有画面感,不同于梭罗的是,他不用在意经济价值,近乎荒芜的园子并无太多生气,但享受的是重返自然的幻梦。同打球一样,适当跳脱出生活局限,褪下所有属性标签:密友,丈夫,家庭生活,孩子,尽力延展和扩大同自然的接触面,把自己掏空,把体力用尽,整个人如同发烫的机器再不能运转,像洗桑拿一样享受那些夜晚,用自己蒸腾出的热气来温暖自己。
后来他又送我本《加西亚·马尔克斯访谈录》,我想他是已经读过的,这方面他一直走在我前面。年初DeepSeek刚兴起时,我还处于摸索了解阶段,同大部分人一样,协助处理简单的材料通知之类,待我培训回来的一次交谈中,得知他已开始用DeepSeek翻译拉丁美洲诗人的诗歌了,他拿起手机给我举例,通过他斟酌框限的问题,软件翻译的成品已经好过纸质书中作者的水准了。他最后的定义是,如何提问是挖掘软件潜力的最重要的技能,指示简练精准,才能得到高质量的答复。我才晓得又落在他身后了,这个钟爱竞技运动与田间晚风,又无时不在精进融入世界能力的人。
那本访谈录里有这样一句话,“我想是年龄使我认识到,情感和柔情,发生在心里的那种东西,终归是最重要的。”
□李泱(宁夏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