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0 作者:王敏
九月的银川,秋意正浓。中山公园内,万余盆菊花竞相绽放,与穿梭其间的汉服爱好者、动漫COSER相映成趣。9月20日,“金秋花韵·多彩中山”首届漫展游园会在这里拉开帷幕,为这座塞上古城带来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盛宴。
A
别具一格的菊展模式
9月20日,中山公园变成菊花的海洋。从南门步入,一条由各色菊花装点的“花径”蜿蜒向前,引领游客开启漫游之旅。在文昌阁前,“诗仙”李白装扮的NPC正与游客吟诗作对,一旁的“媒婆”幽默风趣,为单身青年“牵线搭桥”。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大黄蜂”与游客互动拍照,引发阵阵欢笑。
最引人注目的是银湖路沿线的“菊墨飘香”展区。模特们身着水墨菊花元素的服饰巡游,与传统菊花造景相得益彰。小朋友们坐在画架前写生,用稚嫩的笔触描绘眼前的秋色。书法家现场挥毫,在宣纸上写下“菊韵千年”四个大字,墨香与菊香交织,沁人心脾。
“这次活动我们突破了传统菊展的模式。”银川市公园管理中心中山公园管理所副所长邹静介绍,“将动漫、汉服、诗词等元素融入其中,就是希望让不同年龄层的游客都能找到共鸣,在互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B
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在“中山茶馆”的雕花木檐下,一缕氤氲的茶香与清冽的菊香交织缠绵。游客们不仅可以品尝到清香四溢的菊花茶,还能参与茶艺体验。只见茶艺师正将一匙雪白的茶粉轻置入天青釉茶盏,手持茶筅,以精准的手法开始演示源自宋代的七汤点茶技艺。“宋人将点茶称为‘茶百戏’,与赏菊并称秋日两大雅事。《大观茶论》记载,点茶最重心境,需‘静室幽窗,明窗净几’,这与赏菊追求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一脉相承。”
茶桌上摆放着各色菊茶,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菊普双陈”——将普洱茶与杭白菊共同陈化三年而成。斟茶时,菊瓣在琥珀色的茶汤中舒展如初绽,“古人认为菊能解茶毒,《本草纲目》中就有‘菊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的记载。苏轼更是在《东坡志林》中写道‘茶欲其白,菊欲其黄’,道出了茶菊相配的妙处。”这些品茶的知识让周围游客也停下脚步,享受着这份闲适和雅静。
“国风市集”上,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创产品相映成趣。刺绣菊花团扇、陶瓷菊花茶具、菊花主题汉服配饰等琳琅满目。最受欢迎的是一款融合了动漫元素的菊花香囊,设计者小杨说:“我们将传统刺绣工艺与二次元角色结合,让年轻人也能喜欢上传统文化。”
邹静主任表示:“这些创新尝试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可以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生活的活态文化。”
C
一朵花的文化旅程
“中国人赏菊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訸介绍说,菊花最早作为药用植物记载是在《神农本草经》,汉代开始人工栽培,唐代成为文人雅士吟咏的对象。到了宋代,赏菊活动达到鼎盛。开封、杭州等地都会举办大型菊会展,市井百姓都会参与,真正实现了雅俗共赏。
“古人赏菊不仅重其形,更重其神。宋代文人将菊花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赋予其高洁坚贞的品格象征。”令人惊讶的是,古代的菊展就已经很具有多元化特征。“南宋《武林旧事》记载,临安城的菊展上有簪花、品菊酒、赋诗等活动,还有各种菊花造型展示。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展示形式,其实古已有之。”张訸特别提到菊花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菊花在古时传入日本、朝鲜等地,在不同文化中被赋予新的内涵,这种跨文化传播的特性,让菊花成为文明交流的使者。”
“今天我们将动漫等现代元素融入菊展,实际上是延续了传统文化兼收并蓄的特质。”邹静介绍说,“文化传承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像菊花一样,在保持本真的同时,不断绽放新的精彩。”
D
菊韵花香暖生活
在熙攘的人群中,76岁的市民陈红梅坐在长椅上,看着满园菊花出神。“孩子小时候,我们就带着他们来中山公园看菊展,现在他们也已经带着孩子来看展了。”陈红梅回忆道,“那时的菊展很简单,就是摆些盆花,但来看的人特别多。我们会告诉孩子,菊花是君子之花。”
“现在的菊展丰富多了,不仅有好看的花,还有这么多活动。”看着女儿在NPC带领下学古诗,市民李君感慨道:“我们小时候背诗觉得枯燥,现在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兴趣浓多了。”
在菊花美食区,菊花酥供不应求。现场品尝的市民纷纷点赞,这份老手艺,为这次的菊展增添了香甜的滋味。
退休教师王语宁每年菊展时都要来写生。“我画了十几年菊花,每年感受都不同。”她翻开写生本,边画边说,“以前的品种相对少,现在这么多的新品种;以前的布置简单,现在这么丰富和精美。但是,不变的是菊花的美,还有人们对美的追求。”
夕阳西下,园内亮起暖黄色的灯光。游客们仍流连忘返,或在菊丛中拍照,或在茶座品茗,或在市集淘宝。菊香弥漫在秋夜的空气中,与欢声笑语交织,温暖着这座城市。
链接
2025年银川市菊花艺术节中山公园展区,所用花材均为银川市公园管理中心花圃基地自育的各类精品菊花。有太平红叶,国华黄越山,紫强大,绿安娜、墨王、乒乓菊、北京小菊等110个品种的菊花共计2万盆。共展出各类盆景30组,“吉祥如意”“心心相印”、孔雀等艺术造型18组。
记者 王敏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