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0 作者:刘威
寒露时节已过,正值深秋,气温常常骤降,昼夜温差加大。这个时节虽然让人感受到了季节变化的独特韵味,但却让我们的健康面临诸多挑战。那么,在多事之秋,我们该重点预防哪些疾病的偷袭呢?下面这一份健康提示送给您。
1
防“老寒腿”:
做好膝盖保暖,热水泡脚
深秋降温,不少老人膝盖开始隐隐作痛,酸胀僵硬,这多是“老寒腿”在作祟。“其实‘老寒腿’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俗称。膝盖是人体承重最大的关节,就像机器的轴承,用久了会自然磨损。而深秋气温骤降时,会导致肌肉收缩、关节僵硬、滑液分泌减少,导致关节炎患者关节灵活度下降,造成疼痛发作或加剧。”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主任医师张跃全解释。
预防攻略
老人到了秋冬季应特别注意膝关节的保健,不要受凉,特别是骑车更要注意膝盖保暖。对于膝关节僵硬、受凉后易出现膝盖痛的患者,可以佩戴有保温功能的护膝。热水泡脚的时候,可加入生姜、艾叶、花椒,有助于缓解“老寒腿”。泡完擦干脚,趁热可再做几个简单的膝盖动作,比如缓慢屈伸腿、小幅度旋转膝盖,能促进关节滑液分泌,缓解僵硬。
2
防“老慢支”:戒烟戒酒,增强体质
70岁的张大爷,每年一到10月底就开始咳嗽、咳痰,一遇冷风还喘得厉害,去医院检查发现是“老慢支”急性发作。
“秋冬季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高发期,尤其常见于老年人,俗称‘老慢支’,以慢性咳嗽、咳痰、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若慢性支气管炎未及时控制,反复的咳嗽咳痰会持续存在。随着时间推移,病情恶化可能引发支气管扩张、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严重并发症。像张大爷这样的情况在门诊很常见,尤其是有多年吸烟史、长期接触粉尘或油烟的‘老慢支’人群,秋冬季复发风险更高。”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建银医生解释。
预防攻略
很多“老慢支”复发是因感冒引起的。因此,深秋应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并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应清淡,多吃新鲜蔬果和百合等润肺食物,多喝水。“老慢支”人群锻炼强度以不感到劳累为宜,可进行呼吸操、扩胸运动、腹式呼吸等训练,以增强肺功能。天冷了居室内也要定期开窗,保持空气新鲜,但同时也要避免冷空气的侵袭。另外,“老慢支”人群更要戒烟,并远离二手烟,减少对气道的刺激。
3
防皮肤干痒:避免过度洗浴
近日,67岁的姜阿姨总觉得皮肤干痒,尤其是晚上睡觉时,皮肤痒得更厉害,只有把皮肤挠破了才能稍微止痒。到皮肤科就诊后,她被诊断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深秋时节,许多老年人容易遭遇皮肤瘙痒的问题:背痒,腿痒,越挠越痒,还挠出红道道,挠出小疹子……这多是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在作怪。银川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雪彦锋说,“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在临床上很常见,秋冬季更是高发。该病的特点是皮肤外观没有皮疹,也没有红肿,几乎每日瘙痒,瘙痒会持续6周以上。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可累及全身或局部皮肤。饮酒、情绪变化、冷热刺激,甚至服某些药物,均可诱发瘙痒或使瘙痒加重。”
预防攻略
秋冬时节,老年人需要注意衣物及床上用品选择,减少或避免毛织、化纤制品,最好使用纯棉衣物或纯棉床品;出汗可诱发或加剧皮肤瘙痒,日常应注意皮肤清洁,但也应注意避免过度洗浴、避免热水烫止痒、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清洁皮肤。
雪彦锋同时提醒,可能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除气候干燥、皮脂腺分泌不足外,一些疾病也可能引发皮肤瘙痒,如糖尿病、肝病、尿毒症等。如遇到难以缓解的瘙痒,建议及时就诊。
4
防胃冷胃痛:
适当多吃温补食物
最近,伴随着几场秋雨,气温“跳水”,48岁的市民徐女士胃凉的症状更明显了。“一吹冷风肚子就隐隐作痛,时不时还拉肚子。”看了中医后,医生表示,徐女士的症状是脾胃虚寒惹的祸。
银川市中医医院脾胃科副主任徐娟介绍说,脾胃虚寒的人通常喜欢吃温热的食物,喝热水;腹部常隐痛,揉按或热敷可好转;腹部容易怕冷,天冷时更明显;大便时常不成形,吃生冷寒凉食物或受冷风后容易腹泻。
预防攻略
建议脾胃虚寒的人,秋冬季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做好腰腹部以及脚部的保暖。饮食上,最好少吃或不吃寒凉食物,可适当多吃点温补之物,如羊肉、鸡肉、韭菜、生姜、花椒等。脾胃虚寒的人还应注重强健脾胃。长期坚持按摩腹部,可以增加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经常拍打脾胃经,对强健脾胃也有帮助。
5
防胆囊疾病:
进补要适当,日常多饮水
天气变冷后,人们的食欲也往往变得旺盛起来,鸡鸭鱼肉、牛羊火锅都成了餐桌上的“常客”。还有些市民习惯深秋进补,期望通过滋补调养,为身体储存能量,增强抵御寒冷的能力。“但随着摄入的油脂类食物明显增加,使得胆囊要加快工作才能排出大量胆汁来帮助消化。这个时期,胆囊会发生强烈收缩,若刚好有结石或者息肉出现在胆囊管附近,就会使得胆汁不能顺畅排出,进而诱发胆囊炎症发作,从而出现右上腹疼痛和一系列消化道症状。”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杨路介绍。
预防攻略
一日三餐规律进食是预防胆囊结石的关键,同时也要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可多选择鱼类、瘦肉、奶类、豆制品等,含优质蛋白质且胆固醇含量相对不太高的食物,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胆汁的生成需要水的参与,日常多饮水,一方面有助于避免胆汁过浓,另一方面还能促进胃肠运动,间接促进胆汁排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也有利于胆汁的新陈代谢。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