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一路飙升平替球成新选择

“涨”声一片的羽毛球难挡市民挥拍热情

版次:04 作者:吴春霖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不断推广,羽毛球以其门槛低、趣味性强、社交属性突出的特点,成为银川众多市民喜爱的运动方式。然而,近期羽毛球价格一路上涨,让不少羽毛球运动爱好者直呼“打不起”。面对这一波波的涨价潮,羽毛球运动真的变成“贵族运动”了吗?

A

身价一路飙升

各品牌羽毛球纷纷涨价

“现在,100元以下一筒的羽毛球越来越难找了。”羽毛球爱好者张怀灏告诉记者。他说,羽毛球价格涨得让他难以承受,尤其是高端款式,涨幅达100%。就拿尤尼克斯的主流高端款AS-05羽毛球来说,2023年,其每筒价格不超过百元,到2024直接涨至210元/筒,随后涨至225元/筒,如今已经攀升至275元/筒。短短几年间涨幅高达100%,甚至超越了同期黄金的涨幅。加上羽毛球本身就属于消耗品,张怀灏说,他钟爱的这款球大有“打不起”的趋势。

记者采访了解到,实际上,从2023年开始,羽毛球的“身价”就一路飙升,2024年7月初,尤尼克斯、红双喜、翎美、威克多、超牌等多家羽毛球品牌发布调价公告,如尤尼克斯部分型号羽毛球每筒上涨35~50元,其中AS-05从225元/筒涨至275元/筒,威克多每筒涨价7~17元,红双喜、超牌等品牌羽毛球价格也同步跟进,其中红双喜调价后价格在100元/筒左右,各品牌各档次羽毛球涨幅均在40%到60%不等。

在CCpark迪卡侬店,记者看到,该店的羽毛球价格在89.9元~169.9元/筒,包含多个型号,主打耐打性与性价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店内的羽毛球价格就已经上涨,但涨幅不大。一位正在购买羽毛球的顾客告诉记者,球友们平时训练用鸭毛球,比赛用鹅毛球,虽然贵,但体验感确实不一样,即便涨价也得买,不会因为涨价就降低用球标准。

张怀灏给记者算了一笔“运动账单”:他每周打2次球,每次用2~3个球,一筒12只装的羽毛球只能用4周,每月花在球上的钱从去年的55元涨到现在的118元;加上场地费(每小时60元,每次2小时)、装备损耗,每月运动支出从去年的400元左右,飙升至如今的700多元,占他月薪的15%。“之前还能约同事每周打三次,现在只能缩减到两次,有时候球打坏了都舍不得扔。”张怀灏说。

对此,宁夏羽毛球协会会长杨旭介绍,羽毛球价格持续上涨的首要原因是原材料短缺,因为羽毛球制作的关键材料刀翎毛,主要取自鸭、鹅,其养殖周期偏长。近年来,养殖周期较短的白羽肉鸭规模化发展,不断挤压长日龄肉鸭的养殖空间,从国内来看,肉鸭鹅的出栏量在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全球羽毛球需求在增加,尤其是羽毛球运动在亚洲地区的兴起推高了市场需求。成本上升叠加需求增长,价格上调成为必然结果。

B

涨价难挡热情

羽毛球群众基础持续夯实

尽管成本上涨,羽毛球运动的热度却未减退。无论是工作日的夜晚还是周末的黄金时段,我市各大羽毛球馆都有许多市民在挥拍竞技。从挥汗如雨的青年学生、减压放松的上班族,到坚持锻炼的银发一族,羽毛球以其门槛低、趣味性强、社交属性突出的特点,成为跨越年龄层的“全民运动”。

在企业上班的陈彦宏每周都会和同事来打球。“平时工作压力大,运动必不可少,打羽毛球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陈彦宏认为,羽毛球运动特别适合久坐的职场人,能有效缓解颈肩压力、视力疲劳。

“虽然花的钱不少,但打完球的放松感是别的事情替代不了的。”今年58岁的周阿姨是羽毛球爱好者,她和老伴每月在羽毛球上的支出超800元。“我们把逛商场、买衣服的钱省下来打球,既锻炼了身体,还认识了很多朋友,这点开销很值。”

市民刘金玉告诉记者,现在银川市打羽毛球的人很多,场馆得提前预约,不然就抢不上。“不仅是周末,工作日的晚上也得提前预订场地,我一般是早早从小程序上预订。”刘金玉说,他每周至少打三次羽毛球,因为这项运动“上手快、趣味性强”。

羽毛球运动在我市火爆并非偶然,其背后既有全民健身热潮的推动,也有消费升级和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推广,羽毛球在我市的参与人数呈现显著增长趋势。”杨旭说,随着一系列赛事活动的持续举办,银川市全民健身氛围愈加浓厚,除了足篮排三大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三小球也非常火爆。尤其是对于上班族和中老年人来说,羽毛球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像篮球、足球那样对抗激烈,降低了运动损伤的风险。

此外,在社交网络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羽毛球甚至成为重要的网络社交载体。球友可以通过小程序和微信群约球,也能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运动经验。随着羽毛球在网络上爆火,许多年轻人也跟着放下手机,走进球场,促进了这一运动的繁荣。

记者了解到,随着羽毛球运动参与人数增加,羽毛球装备市场也迎来了销量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为更好的体验买单。中高端球拍、专业羽毛球鞋、高性能球线等产品的热销,反映了运动消费的升级趋势。无论是为了健康、社交,还是纯粹的热爱,这项运动正深深融入银川人的生活。大家对羽毛球的热情并未减退,反而在市场的推动下愈发高涨。

C

平替球成新选择

业内提醒需避坑

面对持续上涨的羽毛球价格,不少爱好者开始寻找“平替球”。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仿真羽毛球”,销量最高的店铺月销超2000单,累计4万+人付款,评论区里“耐打”“便宜”是高频词;而“二手修复球”也成了热门选项,部分卖家将破损的羽毛球重新粘胶、换毛后低价出售,单价仅1~3元。

“我上个月买了3个仿真尼龙羽毛球,比一般羽毛球的价格要便宜一半,打起来飞行轨迹还不错,就是弹性差一点。”羽毛球爱好者赵凯说,他现在打“混合球”:平时训练用仿真球或二手修复球,比赛时再用正品球,每月能省近200元,性价比挺高。

球友陈彦宏告诉记者,羽毛球价格一涨再涨,他选择在网上买一些平价的小品牌羽毛球用于平时打球,毕竟中低端产品的价格涨幅在可承受范围内,而大品牌的羽毛球则会用在重要的比赛上。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羽毛球的生产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优质羽毛球对羽毛的质量要求极高。一只鸭子一般只能提供20根左右适合做羽毛球的羽毛,但要达到这个数量,鸭子需要生长3到4个月。可现实是,很多肉鸭为了满足肉类市场的快速供应需求,大概45天便被宰杀。这些肉鸭的毛片生长时间短,在韧性、长度等方面无法满足羽毛球生产的要求,导致用于生产优质羽毛球的原料供应相对不足。面对供不应求的现状,人造材料羽毛球成为探索方向之一。如威克多推出的碳音系列、尼龙球等产品在训练市场逐渐受到欢迎。

不过,“平替球”也存在不少问题。业内人士提醒,购买人造羽毛球要注意材质,劣质人造羽毛球因碳纤维毛杆过脆或毛片质量差,在高速击打时易断裂,可能导致球拍线磨损加速、划伤皮肤甚至损伤眼部。

而对于二手修复球,业内人士不建议长期使用,因为修复球的羽毛粘连不牢固,飞行时容易“飘”,影响打球体验,而且部分修复球用的是劣质胶水,遇水或高温会脱落,存在安全隐患。若想降低成本,可选择国内小众品牌的羽毛球,比如“凯胜”“川崎”的中端款,一筒80元左右,耐打度和飞行性都不错,性价比比二手修复球高。

一边是持续上涨的运动成本,一边是难以割舍的运动热情,在羽毛球涨价潮下,球友们正在寻找“热爱与成本”的平衡点,他们也呼吁体育部门能通过增加公益羽毛球场地供给、举办低成本群众性赛事等方式,降低市民运动门槛,让更多人能轻松享受羽毛球运动的快乐,不让“涨价”挡住大家的运动脚步。

记者 吴春霖 文/图